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秋乱弹之一

(2009-04-22 09:47:33)
标签:

杂谈

分类: 阅读生涯
       西周创立而未分封时,其官制系统基本属于垂直式集中管理,控制力强,但效率低,汇报路线单一。
 1、周王
 2、周公、召公
 3、周公负责“卿事寮”,旗下包括三事大夫(即司马、司工、司土)、四方诸侯等。主要是实际的业务层面。召公负责“大史寮”,旗下主要是一帮巫、史,即大史、大祝、大卜,是一帮先生。不过,上古,很大程度上,他们是知识的垄断者,并且可以协助周王上达天听。
分封之后有所改观,取消了周召双位辅政,卿事寮、大史寮、公族、宰、东宫可单独上周王汇报。比西周初期要扁平一些。但因大史寮弱化、宰、公族、东宫所控制的业务了了,因此,反而更为集中。
 西周晚期,则走向扁平化。《周礼》六官总表中,简直就是平行的官制了,汇报路线多条。
这种变革,显然适合了有周一代王族势力的消长。最初的垂直式管理背后是:周灭商时,其实际控制的人口与土地面积远小于商,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社会资源。
但灭商后,周王族势力过于集中在西部,需要向四方传播天恩,泽被天下。西周分封制可谓古老的华夏文明向外辐射的历史大事,是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地震。
 春秋战国之所谓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第一个轴心期,正赖于此。
从管理角度看,由于分封出去的诸侯不是王族兄弟,便是亲戚、朋友,为适应后来管理的模式,需要走象扁平化了。当然诸侯有亲疏之别,鲁、宋、郑、晋、虢等算是最近了。
扁平化体制下,诸侯汇报路线图要高效的多。在这种局面下,诸侯国在各自地理空间、土地、人口等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发展,兄弟亲朋,各自登山,自然会有兴衰跌宕,华夏文明由此而大为增值。
 它们战事不断,但底色还是有周一代的宗法制,所谓“春秋无义战”也。
周作为文化的统筹者(宗法制的凝结力量),算是一种文明的框架。从管理角度看,它提供的是整合平台,是集团控股模式。而众多诸侯的演变,就象其参股企业,虽有变异,但基本架构并不变。

周王朝间接影响的偌大区域,可以视为一个完整的市场。有周的宗法制,血统论,可以视为市场规则,它是文化的底色。而每个诸侯国则是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

处于中原一带的郑、宋、鲁、陈、晋(部分)、齐(部分)等,等于主流市场;处于外围秦、燕、齐(部分)、楚、吴越等,似乎是新兴市场。至于戎、狄、夷、蛮等,可以视为未完全开放的区域(楚属蛮,仅是地理位置在外围,其文明程度很高)。

 可以很容易看出,主流市场的竞争话题以及新兴市场的差异。
主流市场的地位,显然得自于当时民众活动之频,土地肥沃度,加上王城在此,几乎所有的市场竞争(争霸战)都围绕着这一带进行。得中原者得天下。
春秋5霸其实应该说是7霸,其中郑庄公是小霸,吴属“尾霸”。郑国的“产业资源”,除了比邻周王朝管理总部,更是拥有肥沃的土地。当然,郑有政治资本,“周之东迁,郑晋焉依”也,郑有护送周王的功劳。由于多年担任董事长(周王)的CEO角色(卿士,类似首席执行官)。因此,郑兴盛一场,在情理之中。这是主流市场的优势资源最大体现。
这种主流市场的演变,提高了竞争门槛,此后的竞争,需要诸侯国自身强化内部管理,发展经济,尤其是工商。齐、晋之兴盛,虽与管子等贤良有关,但与当地资源丰富大有关联。宋之兴盛,多在其总裁宋襄公仁义,而宋本就是商之遗族,颇有老派作风,加上子鱼等高人配合,一时光鲜天下。
但真正从侧面推动周王朝整体经济的,当属楚国,重耳流浪到楚国时,在回答楚王问题时,便说,诸侯商贸特产,多赖楚供,可见一斑。
楚国的兴盛,除了地处南地,骚扰较少外,正是该国强大的物质资源力量。农林牧副渔都很发达,更有铜铁多多。楚人表面文质彬彬,充满浪漫气息,骨里却强悍异常,多有偏狭。它代表新兴市场的繁盛与自信。
至于战国晚期,大秦崛起,那不是简单的物质资源所决定的。秦长期坐卧西陲,虽与西戎长期搏斗,但更善观东部大势,颇能总揽全局,加上非王族遗老,秦历史包袱不重,在人才引进成效显著刺激下,最终成就伟业。

大秦的崛起,标志着是新兴市场已成为有周一代经济体的最大话语权。游戏规则不再是纯粹的宗法制、血统论,它标志着华夏民族主体意识、国家意识的觉醒。
当然,宗法制并非彻底消除,它只是有所变通,当新的竞争者掌控市时,尽管管理流于形式,但也制定些独特的游戏规则,与最原初的宗主意识融汇,从而成为华夏民族大一统观念的动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