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不到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灵感来于西晋葛洪的处方

(2018-07-05 15:34:54)
标签:

西晋葛洪

屠呦呦

诺贝尔奖

杂谈

     “西晋葛洪的处方给了我灵感。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治愈救了千万患者。                      
                           http://s2/bmiddle/002599Suzy7lN8dP5Fn11&690

                         http://s12/bmiddle/002599Suzy7lN8fMnzB2b&690

前几年曾发宁波月湖陈有彩先生的信笺博文,最后部分为避嫌没有传图,其实数千年来历古人民群众信仰顶礼膜拜的有无数政治家、医学家、科学家。洋为中用,古为今用需要开发研究传承为人类服务,过往封建社会的历史不能抱绝对否定的态度——封建迷信落后愚纯了事。

屠呦呦“西晋葛洪的处方给了我灵感。197110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的。”

  “青蒿素治疗疟疾在动物实验中获得了完全的成功,那么,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我和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用中草药治疗疟疾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

屠呦呦曾向媒体介绍,研究的难点在对青蒿科属的选择上,到底应该是哪种植物、提取方法上也需要突破。后来,屠呦呦受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的启发,改进了提取方法,采用乙醚冷浸法低温提取,最终获得成功。

    71、阿弥陀佛葛仙翁牒,上印双龙抡珠图,中印仙翁图两桢,全文“秘密X坛,中华民国浙江省镇海最吉祥山,敕赐灵峰禅寺叨秉,释迦如来遗教劝修功德沙门,据本省镇海县灵岩乡金泉里妙林庙界下,预修功德信女门顾氏本命秀菊宫流年十六岁……福国佑民普利道场顶礼…… 下盖大红方章(附图七十一)。

    宁波灵峰禅寺号称" 一灵山"座落于宁波北仑区大碶街道的灵峰山窝岩上,西离宁波老市区20公里,东与“海天佛国”普陀山隔海相望,南和阿育王寺山峦相连、林海相接。是名闻遐迩的浙东佛教圣地。和海内众多伽蓝名刹一样,灵峰寺也阅历了1400年风风雨雨。据志载,东汉程度年间(58-75),此地已有“佛国道场”之称。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僧普定始结精舍于此。东晋咸和二年(327),方士葛洪到此炼丹。南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建寺于山上,然当时仅小舍数间。五代十国后周广顺元年(951)全禅师才增建殿宇,定名“保安禅院”。北宋治平元年(1064)赐额“灵峰禅寺”,民间称作“第一灵山”,与临近的阿育王寺、天童寺齐名。明崇祯十年(1637),僧觉明扩建寺宇,并易南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僧自闻全面修葺并增建殿堂。康熙四十年(1701),僧圆常新建钟楼及山门。咸丰年间寺毁于火。光绪元年(1875)重建。1969年,寺毁殆尽;然遗迹尚存,四方香客仍绵绵不绝。1990年,由甬籍侨胞闻儒根捐资,在仙灵桥畔建造“灵峰亭”,可谓拉开了“重光灵峰”的帷幕。
       
灵峰寺在鼎盛时代(如清康熙年间),拥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佛殿、三圣殿、弘法殿、峰曙楼及客寮僧房等百余间,建筑范围庞大。而该寺独具一格之处还在于寺后有一座“葛仙殿”。“葛仙殿”和灵峰山上许多遗踪胜迹以及众多传说,其源盖出于葛洪,山于历代黎民庶民对葛洪的敬仰和崇敬。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江苏丹阳句容人。出身于西晋太康五年(284),卒于东晋兴宁二年(364),著作颇丰,以《抱朴子》最负盛名,对医学、化学作出必定贡献。据传,他为避战祸,足迹遍及南京、杭州、普陀等地。在他隐居灵峰山期间,适逢瘟疫流行,便广采草药,亲自捣煎、布施,使众多庶民起死归生,被尊称为“葛仙翁”。以后又在“仙翁”后加上“菩萨”,以示敬重之甚。
     
“葛仙殿”楹柱粗大,双龙环绕纠缠,龙须横铺,龙眼圆睁,气韵流动,栩栩如生。殿中供奉着被民间称作“葛仙翁菩萨”的塑像。像旁有石井一日,称作丹井:。井水清冽,终年不涸。井碑诗——首曰:“丹井还以洗药井,青芝琼草隐根亥;只今但有清澄水,饮者能令老转孩。”历代相传,说是饮此丹井水,便能摄生延生。
       
我们的祖先在祈拜“葛仙翁”同时,没有忘怀教子有方的葛母。传说云:葛母谆谆教导儿子,做人要清白、正派、诚笃;既要为民治病,更要为民除害;要戒绝酒色财气,静心修炼……葛洪唯命是从,并付诸行径。后葛洪成仙,化作金龙,飞入东海大洋。葛母因怀念儿子,常常登上山岗,眺望呼喊。以后人们便把此山岗命名为“望洋岗”(别称“茅洋岗”),并在岗上建造“茅洋庵”。千百年来,上灵峰礼佛叩仙的香客,大多不辞辛苦,翻山越壑,去“茅洋庵”敬拜“圣母娘娘”(俗称“茅娘”)1998年,灵峰寺又一座别具一格的殿宇落成,那便是“圣母殿”。从此,灵峰又为佛教信徒新增了一座忏拜圣殿。
       
灵峰寺大小香期甚多,历来香客如云。尤其是大香期(农历四月初一至初十),香客弥山,争相求得“戒牒”(又鸣“葛牒”、“灵峰牒”,被善男信女视作灵验无比的“葛仙的神符”)。据志载:清道光二(1822)1925年及1954年,大香期上山香客竟达十万之众。灵峰寺重新开放以来,香客游人逐年递增,1998年大香期约有四、五万香客,那盛况真可谓“香烟和云雾交错,红烛与日月齐光”。神奇莫测的第一灵山正敞开襟怀胸襟,迎接海内外佛徒、香客、游人前来传经送宝,礼佛拜仙,游览观光。

    现今从小港进寺的路边尚有一条高石堪,壁上写有大字“灵峰转茅洋,白银一千两”不知其原意。此百年前的封牒上所印“一千两”不知出于何种古典。                                                                http://s16/mw690/002599Suzy7lN9j1x8z5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