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拳师与他的神奇地术拳
标签:
之际杂志文章拳师乐活 |
2014年新春之际《绿领小族》杂志刊发文章《乐活拳师与他的神奇地术拳》
http://s12/mw690/00258vPsty6Gyw3ZA834b&690
http://s4/mw690/00258vPsty6Gyw4Ws6Af8&690
http://s4/mw690/00258vPsty6Gyw6cewEa0&690
乐活拳师与他的神奇地术拳
乐活拳师林在培
静如灵狗伺洞,动如大海跤龙,忽而左单钩,忽而下勾脚,一黑衣男子在场地中央跌、扑、翻、滚、穿、绞,招招灵巧多变,式式快速凶猛,伴随着一阵阵气沉丹田的发劲之声,气势如虹,虎虎生风,吸引全场人的目光,啧啧惊叹声此起彼伏。在一个秋风肃穆的夜晚,我邂逅了神奇的地术拳,于是像很多初见过这种拳种的人一样忍不住爱上了它。
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逍遥子死前将毕生功力传给小和尚虚竹,使他内力大增,后又得天山童老武功秘籍,小和尚迷迷糊糊间成了武林高手,一夜之间便可纵横江湖。金庸在中国人的心中埋下对武侠无限憧憬的种子,这种子在岁月长河的浸润中坚韧顽强,兀自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当地术名师林在培先生亲切地向我讲述地术拳的渊久历史,我遥想着享誉中外的“铁脚九师”陈依九的仙骨风范,以及师徒两人名震日本武术界的传奇经历,不禁心潮澎湃,对武术的神往越发汹涌起来。
每周二、四、日,武术爱好者们就聚集在武术场所里各自练习地术基本拳法,林老总是认真耐心的指导动作,并时不时地夸赞道:嗯,这个练的很好,那个练的不错。本着对地术拳的无比好奇,我对林老表达了想学地术拳的愿望,林老十分热情地答应了。心中不禁暗喜并越发喜欢上这位温和的爷爷了。
有的人浑浑噩噩过一日子,混混沌沌过一辈子,而有的人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有价值,如陈年老酒,在岁月的恩泽中越发醇厚溢香,乐呵呵地享受每一天。林在培就是属于后者,他是我认识的所有老人当中的乐活派。现年70岁的他,身形矫健,出手迅捷,神采奕奕,笑容盈盈。和他聊天三句不出地术拳,地术拳已然成为他的呼吸,他的脉搏。有许多人问林老:您都这么老了,每天还折腾武术,又没什么钱赚,也太苦了吧!林老笑了笑:不苦不苦。林老手中的无价之宝不是谁都看得懂,他格外感恩,极其珍惜,面对福建海峡体育报记者的采访,林老曾深情地说到,武功是师傅传给我的人生最宝贵财富。所以林老始终乐在其中呢。他常说,钱多钱少,够用就好。不是住多大房,开多贵的车,吃多好的饭,才算幸福,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孔子云: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眼前这个身高1.66米,体重不足60公斤的老人不就是真实的写照吗?
从1964年拜陈依九老师习武至今49年,这是半个世纪的坚守。当时拜师的同门师兄很多,但是仅有少数的人坚持练习地术拳。早年在单位工作忙绿繁琐,他十年如一日不畏艰苦地练习拳法,醉心于各种技巧的探索中。07年退休后则全身心投入推广地术拳的事业中。在万象城六楼的武术训练场,我看见墙壁上赫然写着一行坚毅霸气的大字——弘扬地术!如今,地术拳正如林老希望中的那样,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被这福州本地稀有拳种的魅力所吸引,纷纷加入这个大家庭,更有英国人Neil带着朋友们不远万里来中国拜林老为师,五年来始终奔波于两国之间,坚持不懈地学习研究。地术拳研究所遍及日本、英国、美国等地。令林老欣慰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地术拳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地术拳不仅仅是门派传承,更是他的精神需求。
在闽都大讲坛上,当林老向大家介绍地术拳时曾这样回忆“铁腿脚师”陈依九:为人很好,村里面人治伤不收费。对徒弟很真诚,不为赚钱,只为传艺,与同时代的拳师相比,思想更开放。在我看来林老身上就流淌着宗师陈依九的精神风骨——真诚、勤勉、奉献。
神奇的地术拳
白鹤拳因李小龙和叶问而名满天下,其实白鹤拳和地术拳都是少林派的拳术之一,起源于明末清初时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源地均为福建省,都是女子所创,前者是少林拳师方种的独生女方七娘所创,后者是白莲庵中四月神尼的杰作,二者的历史有着不可思议的相似之处,都蕴含着福州民间文化的智慧和创造力,都值得后人传承发扬光大。
怀揣着武侠梦的我,加上对健康体魄的渴求,在采访完林老后我恭敬的尊称他为师父,几乎每周天的上午都会跟着师父从地术拳的基本功开始练起,去真真实实地感受带有浓厚福州“虾油味的”武术传统,感受独特象形拳的魅力与精髓。基本套路“三战”的上盘动作古朴,讲究均衡,步法稳固,刚劲威猛,力求每个动作既能防御自己受到攻击又能进击对方的要害。下盘的“蝴蝶腿”要在地面上的翻、滚、穿、扑、窜,攻其不意,不可近身。整套动作忽高忽低、转换顺达流畅,加上与气息相配合,运用横膈式呼吸,增强腹肌的力量,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加心肌营养,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多练几次后大家全身都是热气腾腾,精神十足。
捆绑术是地术拳的一大特色,人们常被它所折服。当师父和大师兄做示范进行对练时,总是能迅速而巧妙地把人高马大、年轻力壮的大师兄捆绑在地,不得动弹。师父曾说过,当年他和宗师在日本武术界进行表演时,83岁高龄的宗师竟能用捆绑术把自己的关节弄断,后来必须马上打封闭才能进行下一场表演。可想而知捆绑术的神奇与宗师“老当益壮”的威武。我和师姐进行对练时,不过三步,她就把我摞倒在地无法反抗了。这其中是恰如其分地运用中医反关节原理,对于女子防身来说正有以小博大,以轻敌重的妙用,果然是十分宝贵的武术文化遗产。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地术拳的保健作用十分感兴趣,正如师父的一位50多岁的英国弟子,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说:我不会放弃练习武术,因为它治好了我的脊椎和肩周炎,我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当年一位在日本武术界赫赫有名的传统武术道馆长——仲本政博向林老拜师学习八个月的地术拳后,臃肿的身体减了20斤,令他的夫人也忍不住赞叹:练中国地术是最好的减肥。
由此可见地术拳神奇的健身效果。确实,通过练习地术拳的运气、发劲、内功等,特别是地术柔功,可以加强对人体各个部位的刺激,拔伸筋骨、强壮内劲,达到固本培元、扶正祛邪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地术拳特有的“跌、扑、滚、翻、穿、窜、跳、踢、摔”等动作,能增强骨的抗折抗弯能力。有助于关节灵活和关节韧带弹性的改善,保持骨关节系统健康,预防骨质变性和关节僵硬,可加强人体意外倒地时的自我保护作用......
特别在富足的生活条件下,独生子女普遍痴迷电脑,一天到晚玩转于各种电子产品,缺乏锻炼机会,吃苦能力与独立生活能力不足。地术犬法的摸爬滚打不仅能强筋健骨,更能磨练出坚强的意志。总之,练习地术拳将使每个人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在那个讲究“文能定国,武能安邦”的盛世唐朝,就连文人也绝非说无缚鸡之力。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就被称作“少任侠,手刃数人”,白天刀光剑影、除暴安良,仗剑走天涯,晚上红袖添香,挥毫泼墨,倚楼望春愁,这两幅风格迥异的画面随时切换定格在脑海里,倒有一番侠骨柔情的韵味。
如今尚武的风范荡然无存,各种“养生热”高烧不退。忙碌的现代人活得辛苦疲倦,精神紧张,体质下降,于是对调节身心的养生需求日渐增强。其实养生没有那么难。除去凡夫俗子简单粗暴地认为武术就是打打杀杀,武术真正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它要求武者修一颗“清静心”,不论外部世界千变万化,始终临危不乱,淡定从容,应对自如。做到“胆大心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正是我们这些六神无主、茫然无措、疲惫无力的现代人所推崇渴求的一种怡然自若的精神状态。所以我们需要继续发扬中华武术,不管是地术拳、白鹤拳,抑或太极拳,以强筋健骨、修身养性的方式让大家欣然接受,从而蔚然成风,以此推动中华传统武术继承发扬,与时俱进,源远流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