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沟
文/程慧
2022年02月20日
阿勒泰的小东沟,是一处深陷在山体大裂痕似的深谷中的一条牧道,每年在寒冬到来之际,成群的肥羊壮马经过这条约30公里长的牧道,从牧场丰美的红墩夏牧场途经此处迁往过冬的牧区。这是它的特殊天然地理位置。但最主要是它形成的自然风景怡人。现已成为阿勒泰旅游景区之一。
当年,阿勒泰市区各单位就是利用这块宝地,每年夏季8月份的黄金时节,组织本单位的同事们走出市区,向小东沟休闲旅游的好地方进军,我们称之为“野游”。这样称呼也对,因是到野外游玩。有时也说:我们进山了。正好利用这个极好的机会放松一下紧张疲惫的身心。饱览、欣赏、享受一下纯绿色大自然的风光美景和呼吸新鲜空气,这里可是天然氧吧。
我们单位每年组织人员分批进山旅游。从阿勒泰市区到小东沟,坐汽车需一个小时左右到达目的地。一路上经过崎岖不平道路的颠簸和旅途的辛苦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小东沟”。进入山中,哇塞!感到就是一个微型的阿勒泰。一个缩写的阿勒泰。一个更小的小山沟。四面环山,是个细长的窄道。中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克朗河,潺潺的流水,不知疲倦的一直向东流。河水不深,清澈见底,看到河中各种各样的小鱼,在自由自在的游摆。各种各样奇形怪样的石头布满河里、山坡、遍地。河道不宽,只有几米。正所谓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渴了,就随时用手捧一把水喝。水真甜啊。简直是天然纯净矿泉水。有一些人把漂亮精美的小石头带回家做留念或送亲朋好友。小东沟四季风景各异,景色非常迷人。但我们都是夏季去,所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绿色的世界。具有生命力的世界。是避暑的最佳之地。
有一点不同于阿勒泰市区。就是漫山遍野的长满了白桦树、松树、白杨树。都是自然生长天赐予大地的。两山之间,都是树与树搭成的架子,好一个天然的架子棚,真的成了天然的凉棚。给人的感觉是,这些树都是横着长的。还有满山边野开满了山花。鸟语花香,空气新鲜,无与伦比。天上人间难得的一块宝地。有人拿起鱼竿还钓了不少的鱼呢。我们累了就躺在山花中,静静地吸着空气里弥漫着的花束嫩叶的浓烈香气,久久地瞧着在风中舞动的桦树,聆听流水声和微风掠过的“沙沙”声,另外还有一只什么鸟在附近的灌木丛中发出单调的呼哨声,顺流而下的是山谷深谷水流喘急的涓涓小克朗河河水声。河畔风景秀丽,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相映,真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我们完全陶醉在大自然所带来的愉悦中和忘情地共受着世外桃源的乐趣。深深地沉浸在那梦幻般的意境中……
午餐是我们带的干粮、一只羊、各种肉和疏菜等,还有河里钓的鱼,新鲜极了。大家齐动手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现场做饭。叫做“野炊”。不一会儿,香喷喷的各种美味佳肴,摆上桌来,(用石头临时搭建的餐桌)。大家围坐在一起,在欢歌笑语中使美味的午餐更加有滋有味。别有一番情调在心头。即使过去三十多年,当年的场景依然在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北屯中学师生联谊会全体合影 2013.8
初中十六排同学合影留念
初中十六排同学风采依旧
高二(四班)师生合影留念
红卫公社再教育的农场同学
高二(四班)同学在连队留个影
参加同学会的三对夫妻合影留念
师生联谊会
—记参加“北屯中学七四届初中毕业三十九年、
七六届高中毕业三十七年老同学联谊会” 有感
文/程慧
2013年8月8日
盼望已久的大型同学联谊会终于在欢乐与和谐的氛围中落下帷幕!我们的心就像那酷热的七月,更像那燃烧的朝霞,热情激昂,热血沸腾,久久难以平静……多日来我们一直还沉浸在老同学相聚的美好欢腾日子里。同学们依依难舍相拥道别的情景在脑海里回荡,仿佛我们又回到了阔别近四十年的从前……心中涌动着太多的感动与感激,心里咏唱着老同学永恒不变的歌,青春万岁,同学永远!我们相逢在炎炎的夏日里,相逢在欢乐的气氛中,相逢在养育的土地上。多么想让时光停留,让歌声飘荡,让激情绽放,让幸福永随。
北屯有我们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青春的印记。快奔花甲之年的这群娃是共饮着额尔齐斯河水长大的,平顶山是这群娃成长的最好见证。庆幸我们成为同学,一辈子做同学,三辈子亲啊,是没有血缘的亲人啊。北屯可爱的家乡!魂牵梦绕的地方!她是我们永远的牵挂和眷恋!
这次参加联谊会的同学遍布全国各地,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我想在北屯中学历届同学聚会史上是空前的,绝无仅有的。联谊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同学们风尘仆仆从祖国四面八方,千里迢迢赶往北屯。暂且放下手中忙碌的工作;暂且放下自己经营的生意;暂且推迟住院的日期……感人至深。我要把真诚的祝福送给参加和因各种原因未能参加联谊会同学们!祝同学们康健、平安、幸福!
组委会为本次同学联谊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你们周到缜密的计划,细致入微的安排,非常给力的服务保障,为我们营造出快乐祥和的氛围,为大家创造了人生中难得的一次机会,让我们在此欢聚,共同回首往昔,延续浓浓情谊。1996年即20年、2006年即30年同学联谊会的成功举办,无不渗透着同学们心血和智慧,完成了一项项硕大的工程。在此,向你们深深地道一声:谢谢!组委会的同学们:你们辛苦了!
七月联谊会随想
文/张金凯
2013年8月8日
感激
三十七载话友谊,
让人欢乐叫人喜,
聚会犹如国庆宴,
心潮涌动倍感激。
感动
人奔花甲情意浓,
四面八方齐聚众,
不问腰腿多病体,
使人催泪真感动。
感谢
同学聚会现和谐,
组委辛苦不日歇,
劳累操心计划周,
与者由衷多感谢。
感恩
母校育我理想奋,
师生感情似海深,
引我人生新征程,
在此鞠躬倍感恩。
工程团子女学校小学、初中同学阔别四十余年。
久别重逢在北屯亲爱的母校,欢乐相聚于美丽的阿勒泰。
守望年华四十余载 蹉跎岁月同窗情怀
一北屯工程团子女校初中1971级二班同学相聚“2018.8”
桦林公园里留下发小们的欢声笑语
杨城同学即兴活泼风趣的表演《丢手绢》把我们带到那遥远的回味无穷的童年时代……
同学情深
一谨以此片献给所有的同学
程慧
2018年8月5日于北屯
同学一词在我心目中是极为美好,靓丽的词。同学间的情谊是用斗所不能量,用钱所不能买。无论多少年过去,时过境迁,无论身在何处,天涯海角,同学这颗心是永远连在一起,并使之产生共鸣。
每一个人在心目中,一定会给同学留一块儿储存宝地。每一位同学在追忆学校往事时,都会像电影一样萦绕脑海,一幕一幕挥之不去。有的同学攻读了中专、大学,却永远忘不了小学、初中、高中的那段同学情谊。那是一种纯洁、清澈、透明的情谊,同学间关系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没有任何利益之争。没有任何渴求目的,纯真友谊在心目中打下了坚实基础。化成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今天美好的回忆。
今天,不管你身份多么普通,不管你有多么富有。同学一词连着你我他。同学永远是同学。你还是一个童年儿时一起玩耍的你,平凡、普通而真真切切的你。同学将永远定格在那个时期。时间冲不淡同学间的真诚友谊。距离更拉不开同学间的互相惦记。我们生在困难时期。长在动乱时期。遇到改革开放时期。历经坎坷多磨励,面临困难不自卑。时代造就了我们这代人。岁月的风尘将皱纹无情镌刻在额头眼角。将雪鬓迁上青丝,花甲之年的同学们。青春一去不再年轻。但同学间情谊与日俱增。火热的心依旧那样温暖,那样年轻。不惜千里迢迢来相聚。得知同学新信息,奔走相告享喜悦。真情实意感动人。
今天,我把心中的歌献给老同学。珍重、珍惜、珍爱同学友谊。共同用心浇灌友谊花朵,让友谊之花明天开放得更加艳丽夺目,光彩照人。祝同学们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2013年9月7日韩桐霄老师一行来家中看望母亲
2014年春节初六韩桐霄老师一行来家中看望母亲
2015年三八节韩桐霄老师一行来家中看望母亲
2016年正月十六韩桐霄老师一行来家中看望母亲
北屯—友谊的沃土
—记2013年9月7日老朋友看望母亲有感
文/程慧
2013年9月13日于津
【按:我的父母分别于上个世纪1949、1952年参军赴疆。1959年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医院(玛纳斯)一起调往北屯农十师医院,一年后调工程团。父亲在团部机关工作,母亲在卫生所工作。1965年7月、1966年7、10月份从天津市来了四批支边青年陆续安排在工程团工作。在那最艰苦的岁月里,我们建立了纯洁真挚的友谊,培育出深厚质朴的感情。后来按国家政策,支青在70、80年代陆续返津,由于当时种种原因,几十年失去了联系,杳无音讯••••••】
(一)再相逢
在这秋高气爽的九月里,我们迎着朝阳,身着节日的盛装,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迎来了老朋友喜悦相逢的时刻。2013年9月7日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寻觅30多年的老朋友终于在美丽的滨海城市——天津相聚了。他们一行10人来到家中看望我年迈的母亲。他们的到来使母亲激动万分,和大家紧紧拥抱,流出了喜悦的泪水,述说着彼此间的思念和牵挂,追忆着难忘的昨天,笑谈着欢快的今天,憧憬着美好的明天。浓郁的新疆情、战友情洋溢在十分热烈的气氛中。有的回忆起我母亲当年为他认真看病的情景,有的讲起母亲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故事,也有的谈起我母亲当年救死扶伤动人事迹,还有的说起我母亲当年就像他的母亲一样可敬可爱。
一曲曲热情奔放的新疆民歌,把大家带到那遥远的新疆大戈壁、大沙漠、大草原,带到那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偏僻小镇北屯。母亲和大家一样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着悠扬动听的歌声翩翩起舞,使母亲沉浸在幸福美好之中。母亲哭了,从昏花的眼角里流出了热泪,那是思念的泪,高兴的泪,幸福的泪啊!
母亲当天兴奋极了,对我说:“我虽然中午没睡着觉,但一点也不觉得累。见到他们就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心里充满着幸福。真没想到能见到大家。”呵呵,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脸上泛着红润,好像年轻了好几岁,可精神啦。几日后,母亲又对我说:“这几天脑海中就像过电影一样,在工程团工作生活的一幕一幕,和他们相见的时时刻刻......”往事历历在目,情意深深在心。
我们全家由衷的感谢,感谢花甲之年的老师朋友们在百忙中看望耄耋之年的母亲,感谢他们把母亲当做大家的母亲,感谢他们几十年的深情厚谊。千言万语无法用语言表达。
(二)忆过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十年弹指一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追溯到那久远的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有一群花季少年,风华正茂,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边疆,建设边疆,离开父母,远离亲人,来到祖国最西北的边陲小镇——北屯。战斗在工程团(后来改为189团)的各条战线上,他们中间人才济济,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有高超的各种技术工,还有汽车司机和修理工等。从此,这些大多数还只有十五六岁的小青年在那举目无亲刚刚成立不久的边陲小镇扎下了根,他们每人的家当:一顶蚊帐、一床被。工作时间:早晨8点起晚上8点归。冬天干冷的西北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冒着零下30几度的严寒干着近似原始的工作。吃着一天500克的黑馒头,改善伙食有时吃冻饿死的骆驼和马肉,喝的是脏兮兮冰雪水,住着潮湿阴冷的地窝子。有的小青年脚冻掉了,鼻子冻坏了,手冻伤了,留下终身的残疾。再看看那双学生时代拿笔的双手,血从干裂的缝隙中流出,痛在脸上疼在心里。夏季顶着炽热的阳光奋战在工地上,强烈紫外线使皮肤变得黝黑和粗糙,晒脱了皮,手打出了血泡,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艰苦的环境和工作,蚊虫叮咬,烈日暴晒没有吓倒这些小知青。从此他(她)们告别了细腻娇嫩的皮肤,告别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一个个没有怨言,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想把第二家乡建设得更好。
今天我仿佛又看到了三尺讲台上,一个青松般的身影耸立在大地:仿佛又看到了警卫排他们站岗放哨的雄伟英姿;仿佛又听到团广播室里传来她那清脆洪亮,吐字清晰的声音;仿佛又在观看《红灯记》的精彩演出。舞台上他们大显身手,吹拉弹唱样样行,他们的形象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他们忠实的观众。这一切仿佛近在眼前,犹如昨天。他们曾经把青春的汗水和泪水都撒在了这片土地上,并播撒下友谊的种子,使其生根、开花、结果。如今的北屯焕然一新,已找不到当年的痕迹,更找不到当年189团的影子。四十多年过去了,北屯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却永远留下了他们那风华正茂的身影。他(她)们的丰功伟绩却永远铭记在德仁山下。滚滚的额尔齐斯河水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奔腾着,为我们的友谊放开歌喉欢唱,一曲《新疆是个好地方》把我们带到了一起,把我们彼此的心凝聚在了一起;额河两岸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绿荫在随风起舞,舞出了你我真诚的友谊,舞出了今天相聚的真情厚意。德仁山频频为我们点头致意,因为它见证了什么是真诚的友谊。见证了你们可歌可泣的半个世纪。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苦与乐。
曾记得我们家做饭的柴禾有人从雪地里帮你背回来,使母亲至今还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曾记得我们家的地震棚有人给你搭,出力操心,好朋友啊;
曾记得我们家屋顶上厚厚的积雪有人帮你扫,雪厚冰滑很危险啊;
曾记得父母回老家时有人帮着你照看着家,热热乎乎的一起吃饭就像是一家人啊;
曾记得我们从下乡知青点回家时有人端来热乎乎的牛奶面,使小妹一直温暖到今天。
曾记得有这么一位默默奉献,勇于牺牲个人时间和精力的人,用自己的智慧精心拍照摄影帮你记下了历史的昨天,留下美好珍贵瞬间,留下难忘真诚友谊,留下额尔齐斯河畔的欢声笑语。
••••••
有一种友谊叫你永远感激,有一种关怀叫你无法抗拒,有一种情谊叫你永远不会忘记,有一种真情叫你永远珍藏,感谢哥姐留给我们的这份厚重的情意••••••
(三)畅友谊
时光如白驹过隙瞬间即逝,岁月似长江之水滚滚流淌,时间冲不淡老朋友之间的真诚友谊,距离更拉不开老朋友之间的惦记和思念。多少年来我们一直都在幻想着,有那么一天在食品街、古文化街、滨江道步行街、水上公园、海河河畔突然巧遇该有多好啊。老朋友情同手足,老朋友情浓如蜜,老朋友情深似海;情谊似陈年的酒愈久愈浓,情谊如动听的歌经久不衰,情谊像优美的舞伴随人生。我要从心里唱出来,唱一支友谊的赞歌,让欢乐的歌声回荡在浩瀚的天空之上;我要从心里舞出来,让欢快的舞蹈飞越时空隧道;我要从心里写出来,让激动的心情和感恩的情怀洒满字里行间。让永恒的友情,留存我心,记在你心,传给她心,心心相印。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天长地久,更加珍惜、珍爱、珍重。愿我们的友谊之花绽放的更加鲜艳夺目,永不凋谢并伴随温暖一生。像故乡额尔齐斯河水一样川流不息源远流长,更像故乡美丽妖娆的海河之水奔流不停向海洋••••••
2018年6月20日韩桐霄老师一行来阿勒泰家中看望母亲
西行北上 重返故里
文/程慧
2018年6月26日于津
【按语:韩桐霄老师一行八人于2018年6月9日至6月26日,踏上西行的列车,一路风尘,欢声笑语朝着祖国的北疆,第二故乡一北屯挺进。】
北屯魂牵梦绕的地方,北屯眷恋牵挂的地方。北屯是天津支边青年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他们把一腔热血和人生最美好的青春芳华都奉献给了这片热土上。
北屯久违了!漫漫岁月阔别第二故乡30余载,今天终于圆了多年的一个梦想,实现了心中已久的夙愿。
重返故里,重温友情,重圆多年的梦想,寻觅青春的足迹。故乡半个月的时间里走访看望了久别的老领导老战友以及学生朋友,相聚在北屯、阿勒泰、福海。一颗颗激动的心啊,难以平静,一双双颤抖的手啊,无法抑制,相见相拥的思念泪水,夺眶而出。踏遍青山人未老,千言万语表达着热爱第二故乡的赤子之心。故乡的人们更是以各种形式隆重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客,欢迎的浪潮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我们衷心感谢韩老师一行带着我们周游了大美新疆和故乡的山山水水,欣赏着家乡的一草一木,目睹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感受着热情好客家乡人们质朴与豪爽。
浓浓岁月情,悠悠北屯缘。半个世纪它承载着厚重的情谊,承载着年轮的印记,承载着春华秋实,承载着岁月的足迹。相逢相聚打开了多少难以忘怀的记忆闸门.....走进北屯既熟悉又陌生的边陲城市,当年的影子已不复存在,一个崭新的欣欣向荣的美丽城市展现在眼前。时而聆听着额尔齐斯河水滚滚流淌的欢笑声,时而站在德仁山上举目眺望的自豪感。回眸一笑的感叹与赞美,啊!第二故乡,我爱你.....
津门河畔小青年,
阿山额河把家安。
艰苦岁月情谊建,
友谊之花更娇艳。
时光似水情意绵,
岁月如歌唱华年。
欢快相聚叙友情,
情深意浓乐无限。
喜迎宾客四方源,
津城边陲永相连。
祝愿朋友多珍重,
幸福安康再团圆!
(简介说明:感谢韩老师组织并率领半个世纪的老师、朋友们不辞辛苦千里迢迢五次来家中看望年迈的母亲。您们都是我的老师、亲人、恩人,一辈子感恩感谢!师恩如海,终生难忘。半个世纪的情缘怎能忘怀!
大家公认的我们心中的男神、摄影大师、幽默大师、优秀的组织者和活跃的活动家、尊敬的工程团母校老师韩桐霄不幸于2019年11月9日凌晨4时因心梗不幸在家中逝世。享年69岁。我们万分痛惜不已。韩老师您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