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对社会上各种考级很不感冒,觉得让孩子学点特长,不是为了要证书,用不着为了考级花心思。这是因为我小时候学钢琴,考过级,就是考前狂练那几首曲子,考试时俩老师在听你弹,然后大笔一挥,让你通过。
这次领教了围棋级位赛,的确,“围棋是非常真实的一个项目”,也正是它的真实才让我觉得有反思的必要。
我之前的期望值比较高,觉得儿子已经学了一年三个月了,从不缺课,老师让做题,咱也做了,应该还行吧。加上老师的评价还可以,我就觉得儿子比赛时只要认真严肃些,别像上课时那样下半盘棋就这事儿那事儿的,兴许能混个9级,要是发挥得不好也应该能赢两三盘。这是我赛前的预想。
昨天我觉得挺委屈:我挺把围棋当回事的,也算比较认真吧,为啥人人都比儿子强?要说天赋,我承认儿子一般,但智力肯定正常。我觉得“一般的智力”+“一般的努力”=“一般的成绩”,可结果呢,不是一般,而是比较差的成绩。要说发挥不好,我觉得这是最没价值的反思,这条略过。
感谢各位博友的鼓励,特别要感谢几位批评哼哼在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上存在问题的博友,逆耳忠言才是治病良药!豌豆象说以哼哼平时的听课状态来说,这个结果应该是意料之中的。旁观者清,我这个亲妈总是情不自禁地觉得别的六岁男孩上课也认真不到哪儿去,我儿子属正常现象。
今天想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棋下得太少吧,有时在上课时一盘棋都下不完——儿子顽劣,各种原因拖到下课。在家很偶尔才和我下一盘。因为视力因素,也不上网下棋。
听课状态也肯定需要解决。不过他就是总溜号,这个事我得咋办?奖励粘贴的方法试过了,有效果,继续采用吧。再上课时,我多监督一些,耳提面命地唠叨。
但同时也纠结着。要想提高成绩,就得有更多的努力,这是毫无疑问的。儿子明天就开学了,正式上了小学,时间会紧张,过去一对一的课也不可能再有时间上了,就剩下每周一次课了,课时都减少了,岂不是进步更慢。上述听课状态、下棋数量的问题就更难以解决。
如果增加围棋的课时毫无保留地投入时间,我又下不了这个决心。原因如下:1、过去投入的时间也不算很少,可是成绩不佳,我得计算投入和产出的比例。每周在围棋投入3小时课时+两小时路上时间+两小时做题下棋=7小时,这7个小时用来学英语,每天多一小时,成绩肯定很明显。机会成本我得计算啊,别孩子舍出去了,还没套着狼。这次比赛成绩让我更不敢在围棋上加大投入的力度。2、哼哼文化课我一直重视,我也希望哼哼能够将来在文化课上出彩,而不是围棋。3、哼哼还学钢琴,目前投入的时间没有围棋多,也就一半的时间吧。但效果应该算不错,艺术这东西不太好评价高低,但老师认为他还行,建议过我们考虑搞这个专业,我想如果过几年哼哼的学习成绩不理想,钢琴也是个出路,所以我不能为了围棋放弃钢琴。围棋明摆着不能成为孩子的饭碗,他没这天赋啊。
同时围棋也让我难以割舍,原因我说不清楚,也许是那些黑白石头子真的有魔力吧,再说儿子说他喜欢围棋,比钢琴要喜欢。这次比赛让孩子有了不学围棋的孩子很难拥有的特别经历,相信会在他的心里产生不小的震动。再说也不能一有挫折就逃跑啊,那成啥了?还得接着学。
咋学?我还得好好考虑。我呀,其实心底最最深处的想法就是既想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既能少投入时间,又能拿个差不多的成绩。咋可能呢?自嘲一下吧。
豌豆象总结的对,还是缺乏坚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