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教育杂谈 |
分类: 青葱校园 |
|
|
通常家长都希望自家的孩子与一个好的孩子为伴,在学校,老师也经常会把学生分为好学生与差学生。所谓的好孩子,不过是学习好,听话,在学校在家里都不让人操心的孩子;而相对于那些不爱学习,好调皮捣蛋,甚至经常打架斗殴的孩子,就很不招老师和家长待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坏孩子。 前几天读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企业里的员工通常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勤奋型,一类是懒惰型。在某种形势下,勤奋型员工很受老板欢迎,他们在单位时间内工作效率高,成果显著;而被定义为懒员工类型的人则与他们有些差别,有时在工作时似乎精力更易于分散。但如果换另一种思维方式,对于某项工作需要钻研,需要改革创新,却发现平时看起来懒散的员工在这方面却很有创造力,后来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工作时看起来精力不太集中的员工,原来心里是一边在工作一边在考虑与之相关的问题,因此表面上看效率不如别的员工高,但一个聪明的老板一定会容得下那种效率高能干的员工,也不可缺少那种智慧型的“懒员工”,两者相辅相成就会把一个企业做得更好。 这种类比方式与学校里的“好学生”与“差学生”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毋庸讳言,那些成绩骄人的学生,大多都是书呆子类型,因为脑子里装满了学习计划,没有时间也舍不得时间花在其他的方面,因此也就少了些锻炼机会,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十几二十年的书读下来,把一个人的性格也改变了很多,但往往书读到最后,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因书读得多而成功。 相反,有许多上学时看起来学习并不怎么突出,最后的学历也没有多高的学生,却在后来的社会大潮中经得起一次一次的风浪搏击,成为事业的成功者。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越来越需要一个多元的人才素质,只有文凭没有水平的人已经不能叫做人才。现在的招工标准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分配标准已完全不同,招工单位不仅看文凭,更注重的是实际能力,而那些平时看似学习不怎么出类拔萃的学生,往往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却是自己的强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每个人注意的方向不同,或许这也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而当由此被人们从某个角度分出了“好”与“坏”,其实这个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 那天,许多家长在一起议论谁家的孩子考得好,谁家的孩子找到了可心的工作等等,大家发现,当初分数并不高,考的学校看起来极其普通的学生,毕业后却有很好的发展,而当初以高分考上某名校的学生,却在毕业几年后也没有寻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到了这时,又该怎样评价一个学生所谓的“好”与“不好”呢? 欣喜的是,当社会在变时,人们的思维也在变,很多人已经不再简单地把“好”与“坏”的头衔加在孩子们的头上,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有充分扬其长,避其短,那么就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一个人的潜在优势,如此,这个社会也就会更加进步。 |
|
2014年12月2日(星期二)刊发在新浪草根名博首页《青葱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