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寒现在已经是个高三的学生了,身高一米七左右,挺拔的身材,加上一口礼貌的语言,深为身边人的喜欢,就是老师也时常夸他懂事,甚至一些日常与学生交流的事情都喜欢跟他先沟通一下。
那天,董寒回来跟爸妈吃饭时,似是无意中说起,“前几天,我都想跟老师征求一下做班干部了。”
这还是第一次听他这么说话,父母知道,既然他这么说了,就是他有把握可以被老师认可,这是他平时给老师和同学们的印象打下的基础。
即使这一点小意识,也让父母比较开心,因为他们发现儿子真的长大了,也懂事了,再也不是那个在家被家长保护,在学校受老师多关照的小孩子了。
想当年从学前班到小学的过程中,因为年龄太小,还不到六周岁,家长曾征求过老师的意见,“是上小学好还是再留在学前班长大些好呢?”
老师的意见是,“这孩子非常聪明,上小学没有问题。”
于是个子小小的,年龄低低的董寒就走进了小学一年级的课堂,因为这些原因,他一直被老师当作小孩子一样照顾,班里有劳动,老师会说:“除了董寒外,所有男生到外面做什么什么。”或者,把董寒留在班里和几个小女孩一起,嘱咐他不要乱走,好好在班里看书。
冬天到了,那时这所小学还不是楼房,还要自行取暖,每天都要有学生早些到校为班里点炉子,等到大家到校的时候,屋子一定要烧热,这样的值日是北方学生最平常的安排,但董寒在六年里一次都没有被老师安排过,尽管他常常想跟别的同学一样,为老师,为班级多做点事,可是,在老师,在同学眼里,他就是个小孩子,不用他做什么。
这样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上了中学,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不再有小学校的那些可以操作的事情,但这时的董寒已经长大,发现自己有许多事情还不会做,或者做得不如别的同学那样顺畅,他突然发现,那些小时候的事情,其实对于他的成长也是非常有用的。
他想,他一定不要被同学落在后面,别人能做到的他一定能做到,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在各个方面都争取主动,他知道或许这过程他可能做得不够好,甚至被批评或嘲笑的时候也会有,但他意识到了这过程是必要的。
而这时,他的父母也用这样的想法激励他,“不要怕做不好,只要你敢做,只要你想做,就一定要试一试,哪怕失败,都没有关系,因为,这过程就是锻炼你的过程,而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经验为你以后的成功做准备。”
有人说,最让人后悔的事,不是你没有得到,而是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却没有努力做到。所以,当我们还可以想,可以做的时候一定要尝试一下,哪怕没有成功,我们也做过了,也不会遗憾了,因为遗憾是世界上最令人心痛又不可挽回的事情,董寒的父母如是教育儿子,也在鞭策自己,其实,也何尝不是我们任何一个人应该认识到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