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流年』历史上最伟大伯乐当属西汉的萧何
记得最开始知道伯乐为何意时,就是那篇韩愈的《马说》,说的就是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至今还能背得下来那么几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见,有能力的千里马如果遇不到能够发现它的伯乐,也空有千里马的能力,“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从懵懂的年龄初懂这些道理,到如今晓阅那些风云变幻的历史瞬间,发现,其实万事万物,各行各业,无不需要千里马,更需要发现千里马的伯乐,而后者的重要性更甚于前者。
翻阅秦末汉初那段历史,有一个人让我眼前一亮,他没有指挥千军万马的能力,也没有攻城略地功劳,可是,他却是一位被后来人高度评价的人,围绕他身边的都是响当当声名显赫的大人物,如韩信,刘邦,可是这些人如果当时没有遇上他,可能也成就不了后来的惊天伟地之业绩,他就是西汉的开国元勋萧何。
不读历史,不看戏剧,但也会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一个人成功与失败都与这个人有关,而这句话本身的典故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版本。它说的是淮阴侯韩信在成名之前,虽然有着一身带兵打仗的天才能力,却得不到项羽和刘邦之流的赏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萧何与韩信有过接触,通过交谈,他发现这是个难得的人才,所以,在韩信也对刘邦失去信心离开后,萧何来不及请示刘邦,就连夜追赶韩信,后来又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从而使得韩信的才能得以发挥,成就了他的事业,也为刘邦的汉家江山发掘了不可多得的人才。
发现韩信重用韩信,展现了萧何的慧眼独具,但最让人赞赏的是他对于刘邦其人的预判之精准,更是让人觉得他的智慧非同一般,秦朝末年,刘邦还只是个好酒好色的泗水亭长,没有财力也没有人气,就如当今街头上的小流氓小混混,而萧何已经是一个相当出色的政府官员,在沛县县令被杀,萧何本来可以成为县令的继承者,他却借此机会力推刘邦成为当时反秦力量的重要人物“沛公”,后来刘邦的发迹,与萧何的一贯支持是分不开的。
很多次,当刘邦以为自己被项羽打到不能再翻身之时,萧何总是默默地为他输送人马,补充兵员,由此可以看出,萧何是刘邦有力的拥护者与支持者,他确保刘邦后方基地的稳定,这是许多将领所不及的。所以,刘邦当时有一段话特别真实地阐述了他的内心: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稳定后方,安抚百姓,输送兵员军需,确保前线供给,我不如萧何;论集结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
刘邦能够取得天下,很大的原因就是他把这三个能人都为他所用,而萧何是最早认定刘邦将来必有惊天伟业之举的伯乐,因此,可以说,萧何最让人佩服的是他有一双慧眼可以识得天下英才,这才是别人无法比拟的。
|
|

2015年9月15日(星期二)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讲坛》
新浪博客首页《猜你喜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