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省 王文妮老师《搭石》参赛设计

(2011-03-07 19:01:22)
标签:

杂谈

分类: 特级教师教学实录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⒉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⒈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学生朗读本段,找出最能体现画面美的词语。

 

2.指导学生发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引导体会画面的美。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体会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

 

4.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研读重点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引导探究,怎样才能读好本段?

2.生通过默读思考,同伴交流所得,学会抓住“总会、总要”、“理所当然”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互相礼让,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

 

3.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

(四)总结升华,提高认识

 

1.师指导联系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石”的更深层次理解。

 

2.朗读升华。

 

设计意图:深入体会,升华情感,感悟普通“搭石”中所蕴含着的崇高的人性美,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视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内或课外完成

 

2.抄写生字、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二)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交流抄写的妙词佳句。

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三)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四)拓展阅读

1.出示作者刘章写的《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文章附后)引导学生自读,印证自己的感悟理解。

2. 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对话。

设计意图:积极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

(五)课内小练笔

根据课后小练笔的要求,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1.生交流所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2. 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

3.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尝试写作。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练习表达,完成课后小练笔作业。                    

 

课文

 

                      搭 石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过前面的人突然止步,后面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