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特等奖课堂实录--《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2011-03-07 18:52:32)
标签:

杂谈

分类: 特级教师教学实录
【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特等奖课堂实录】《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秋天的怀念》,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秋天的怀念》)秋天是美丽的,而又是伤感的。母亲就是在这样的季节永远地离开了他那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让我们深情一些、深沉一些,再来读一遍课文题目。来(生齐读《秋天的怀念》)在读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课文中有两个词特别值得玩味,你们想知道是哪两个词吗?

生:想。

师:认真观察,这两个字是怎么组成的(师在黑板写“瘫痪”两字)。这也是本课要求同学们会认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瘫痪”

师:仔细观察一下,“瘫痪”,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吗?

生:“瘫痪”两个字的部首是“疒”字旁。

师:病字旁,病字旁,还有吗?

生:我发现瘫字是病字旁,而且里面加个“难”字,瘫痪这种病让人非常难受。

师:说得多好。看到这个“瘫”字他产生了这样的联想,瘫痪的人他们的生活何其艰难?同学们,这样的不幸降临在谁的头上哪?

生:史铁生。

师:便是课文中的“我”,21岁的时候,史铁生突然患病,自此双腿便瘫痪了,终生与轮椅为伴。接着看老师写第二个词(师板书“憔悴”)。这也是本课要求同学会认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憔悴。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字又有什么解释呢?你又有什么发现,什么感受呢?

生:这两个字都是“忄”旁,而且“憔”的另一边是焦,表示心里边非常急。

师:她注意倒了,“忄”旁加一个焦是那个焦?(焦急的焦)。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看着字形,读着字音,就能试着猜出字的意思来,心焦如焚,心力憔悴,看着“憔悴”一词,你想出课文的谁了?

生:母亲。

师:(板书:母亲)同学们看,儿子瘫痪了,母亲憔悴了。儿子瘫痪了是病在腿上,母亲憔悴了是痛在心上。在这样的秋天里,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她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呢?母亲又是怎么提出来的?同学们先别急,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生读文、做标记)母亲最想做的那件事找出来了吗?

生:找出来了。

师:谁说说?

生:去北海看菊花。

师:同学们,课文中几次提到母亲要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呀?一齐说。

生:两次。

师:第一次母亲是怎么说的呢?那句话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一起读出来。

生: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师:第二次母亲又是怎么说的?

生: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师:好。同学们,老师把母亲的这两句话也打在了大屏幕上,你们再看,大屏幕上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表格,现在让我们一起结合课文,围绕着母亲这两次愿望,试着填一填表格,好吗?

生:好。

师:我们来看,母亲第一次提出要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在这之前儿子有怎样的表现呢?课文是怎么写的?

生:儿子的脾气很暴躁。

师:把课文中的那句话读出来。

生: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好。课文中有句话概括了儿子的这种表现,是哪句话?

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师:好,老师填的就是这些,可以吗?

生:可以。

师:在提出这个愿望之前,母亲自己又做了些什么呢?哪句话,谁找到了?

生: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师:非常好,就是这句话。大家再看,母亲第二次提出要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在这之前儿子又做了什么呢?

生: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

师:好。你找对了。母亲又是怎么做的?

生: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师:好。同学们,母亲两次提出要带儿子到北海看菊花,结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第一次儿子是怎么说的?把那句话给大家读出来,这么多同学都找到了。

生:“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恶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很好。从这里我们看出儿子拒绝了。第二次呢?你说。

生:“什么时候?”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次。

生:他同意了母亲的,而且相信他走出了生活的阴影。

师:好。从这一次我们看出儿子答应了母亲的请求。同学们,两次不一样的结果也带来了母亲两次不相同的表现。第一次,面对儿子的拒绝母亲是怎么做的?

生: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就是这句话。第二次呢?你来说。

生:“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师:同学们看一下,第二次儿子答应了,母亲有一种表现,特别令我意外,你说。

生: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师:有一句话概括了母亲当时的表现。你说吧。

生: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师:对了。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填了表格,进一步的梳理了课文。同学们你们看,围绕着母亲这两次愿望,这母子俩前前后后的表现都在这表格里。我们把表格变化一下,你们看,我把关于儿子的描写都放在了一起,下面的是关于母亲的描写。老师找两位同学读一读表格上的内容,谁能读?儿子这部分的。你来。母亲这部分的。你来。其他同学你们默默地在心里跟着读。一边读一边体会一下:从这些描写中,你会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你又会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呢?开始吧。

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恶的腿,喊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什么时候?”

生: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师:同学们,你们看一看,这是描写儿子的语句。你从这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呢?你来说。

生:我从这里看到了一个暴怒无常的儿子。

师:好。把这个词再一起来读一遍。

生:暴怒无常。

师:课文的那段话具体的写了我当时的暴怒无常?是那句话?给大家读出来。你来。

生: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好。我的暴怒无常就在这段话的字里行间。你看一看,从哪里看出我的暴怒无常。

生:我从“砸”和“摔”这两个字看出儿子的暴怒无常。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字。读一下。

生:砸、摔。

师:史铁生的满腔怒火和怨恨,可是通过这两个字发泄出去呀?怎么读?

生:砸、摔。

师:什么时候会砸、摔。

生:在他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的时候,在听李谷一甜美的歌声的时候他会砸、会摔。

师: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当他看到天上北归的雁阵的时候,他会想大雁都能在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而我只能坐在轮椅上。他在听李谷一的歌声的时候,他会想:李谷一可以站在舞台上,来展现它甜美的歌声,而我只能坐在家里,坐在轮椅上。

师:你说出了史铁生当时的感受啊。谁能读一读。

生: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同学们,这就是史铁生的暴怒无常呀。暴怒无常,这四个字的背后是什么呢?

生:是他对生活的绝望。

师:说得好,他对生活的绝望。我们再回到表格里,你还从那里体会到史铁生内心这种绝望呢?从哪句话?

生: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恶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能说出你的体会吗?

生:我觉得他捶打双腿时既恨自己的双腿,也恨自己的命运。

师:说得多好,把掌声送给她。(学生鼓掌)他注意到了这个“捶”字,是呀,命运怎么如此不公?怎么偏偏是我的腿瘫痪了?史铁生不甘心呢,这是他对命运的反抗。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恶的腿,喊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师:同学们,这反抗又是多么软弱,多么的消极,我们一起再来读这三个字。

生:砸、摔、捶。

师:史铁生砸坏的、摔破的、捶痛的是什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