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到日本(7) 我眼中的日本交通

(2010-12-05 21:20:00)
标签:

日本

japan

交通

游记

分类: 小兔游世界

继斯德哥尔摩、马尔代夫、釜山之后,我打算再写一篇关于日本交通的blog——嘿嘿,以后如果有精力,我想尽量把去过的国家、城市在交通上值得写的事情都记录下来~

这次日本之行我走过了大阪、京都、奈良、东京这四个城市,他们的交通有共同点也有一些区别。日本的车辆都是靠左行驶的,这个道理我虽然知道,不过偶尔还是反应不过来,比如等公共汽车时候选错了位置(其实应该在马路对面等)、下车之后走错了方向……

一、行人

我平时还是比较遵守交通规则的,在日本的时候想到日本人很遵守纪律,所以更加不会闯红灯了(虽然偶尔还是能看到有别人闯吧,呵呵,不过也不确定那人是不是日本人呢)。

偶尔有的人行横道上会有过马路按钮,不过我这几天遇到的并不多。在奈良的时候,我还发现信号灯上有标记“时差信号”或者“按钮信号”,我猜测按钮信号估计就是根据行人的按钮变换的信号灯,而时差信号可能就是普通的周期性信号灯吧。

https://to2efq.bay.livefilestore.com/y1mzVXiW7Gbwb3admSelcs4hPQkUzLEjVzhszbnHkk5eo9nOkmxbK8ab-bmOnfqFWtcZKlss30FO6wCNa3Qhk3lH6jf-wBq6qjFX2xHIJDhXsR9eEs_kWMPMKlMUOMTridrnoqfg9OuyA5pCJDw4eCG_Q/P1020942_thumb[2].jpg?download&psid=1
图1、(京都)行人用的过马路按钮
图2、(奈良)信号灯标明了是周期性的还是按钮控制的

二、自行车

和斯德哥尔摩、釜山一样,日本的这几个城市也很少看到自行车,路面上没有自行车道,有的话也是画在人行道中间——估计除了中国这样的“自行车大国”,在很多国家都会是这样的情形了吧。听同事说有外国人来中国看到自行车和机动车同在马路上行驶,还觉得这样实在是太危险了——看了别的国家的自行车道,也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了。

下面这张照片拍自京都,在过马路的人行横道旁边,我发现这里还给过马路的自行车画了专用道呢~

https://to2efq.bay.livefilestore.com/y1m2jRK-J__-15dH7AGFiK-WfYMBsdrbViPs6a0sYLWWQ--DaSOJ7a1T2dvuhOJ9PNhMtypCBx5dx7novkkPeb1Fzy14Rfmp8sXWMo0Nz3ZhftTZuSBINptIgY0C1kdnUcIObFL1uAurXSnQJT7Fh3b7Q/P1030021_thumb[2].jpg?download&psid=1
图3、(京都)人行横道旁边的自行车过马路专用道

在京都,我们住的酒店还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费用大概是1000-1300日元一天,不便宜呢,可能是因为自行车比较高级,都是带变速功能的。

https://to2efq.bay.livefilestore.com/y1mduPxPBiGBF8N8Vk9voCn8YEggT6pXj6DymcopZxXrpnxnJ8mxzd3qKhTw4pIyAg-4IPYNWNDi4i_YullYWcsBT4yeEZJmmwr1kqIjXP4KM-3Zxq2-8xHjMVN1yJnSAWEx_X4u8Gyea8-8-o6IgIiLQ/P1020462_thumb[2].jpg?download&psid=1
图4、(京都)自行车租赁服务

三、公共汽车

在京都的公共汽车站,我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事情,他们的公车站牌能显示下一辆车开到哪里了:

https://to2efq.bay.livefilestore.com/y1m3JyXCuctEZFEhswdxqomMycdcN6g8W1G5k5l1uIux_sAlVDrf8UxCZuFrHOxOhT4GseMWKtxOO16Sb-pwj-cVKPBg5BW7H4v-H8OP7mzVrTEPNoAYV4LEJ-1Rwp67Sq0dRVj_jtkATzhceGGtzLlWQ/P1020555_thumb[2].jpg?download&psid=1
图5、能显示公共汽车当前位置的站牌

图里的小黄点就代表公共汽车,最左边就是当前车站,可以眼见着小黄点从右边一格一格地移到左边,这样乘客就能很清楚地看到下一辆车是不是快到了、离这里还有几站地。

四、地铁

东京的地铁地图特别错综复杂,好多线路啊,比北京的地铁线可密多了。据说东京是亚洲第一个有地铁的城市,怪不得了。

https://to2efq.bay.livefilestore.com/y1mFLIh53fln_g4u0sVlTG_7JS5DURSi7lkQYnpp_QsCndB0Xx6rRoKd_ZijpyWeIsm7Zvx-TIIHvIXrNdyceDMHgDlfOv6oQ1od6n6-aVVNV1bR2Bs-WZJ5oUSPRukdmRZh9YZFT--eR1Uha8JrvEfqg/%E4%B8%9C%E4%BA%AC%E5%9C%B0%E9%93%81_thumb.jpg?download&psid=1
图6、错综复杂的东京地铁图

然而,与东京相比,京都的地铁就太简单了,只有十字形的两条线:

https://to2efq.bay.livefilestore.com/y1m7w7uMCnmV4apmXGHQMVnLiXjKyVDS_HMs8OR2fR2MGx8oRUtWpL5P1SHSVmZ6VG5L5zLDBJCUDuDZ6Q-QQr-IH_CpJHnPdJBuy5EeAW6qw6xTOOiVtNcah7Utr-EDdTmaNueZTyDpgcKGrV9A7Gpig/%E4%BA%AC%E9%83%BD%E5%9C%B0%E9%93%81_thumb.gif?download&psid=1
图7、好简单的京都地铁图

京都的地铁线太简单了,以致于很多主要的旅游景点附近都没有地铁站。不过,京都的公共汽车很好地弥补了这个不足。京都的公共汽车线路不算很多,所以酒店的交通地图上能够详细地标出整个京都市区所有的公共汽车在地图上是如何走行的。如果把这些线路想象成地铁的话,就方便多了。去哪里玩有一张一日乘车券就不怕不怕啦。

说到一日乘车券,在大阪和京都玩的时候我都买过,可以在一日内随便乘坐公共汽车和地铁。大阪的一日乘车券是850日元;京都的一日券分两种,一种便宜一点(似乎是500日元),只能乘坐市区内的市营公共汽车,另一种1200日元,能乘坐公共汽车+地铁。在京都我当时买了公车+地铁的,不过后来发现去玩的话,地铁不太用得上,其实光买500日元的那种也就够了呢。

五、JR和新干线

以前在国内就听说过日本有JR线,但是一直没明白JR和地铁有什么区别。这一次终于有了初步认识,感觉地铁就是地下铁路咯,而JR有点像北京的城铁或者说轻轨,是地上的。

https://to2efq.bay.livefilestore.com/y1mQEbUXoLkG9jRKk-FeBEXjDCa8gmhLRXsbLBF3hGWHALBBqmpkXIlNNhHfPjlooTWe-D3Q8v3QynpQ3V2RBvRwAnCPeg05MPHCB-5US0UfsJHmTNHhUATUjjKcHSLp2F1BBh227NNoYJct8MTDInCLg/P1020298_thumb[2].jpg?download&psid=1
图8、我从大阪关西机场到大阪市内所乘坐的JR列车

从京都到东京,我有幸体验了一回新干线,而且由于工作需要,我们坐的是速度最快的のぞみ(希望号),从京都到东京大概只需要不到三个小时。

https://to2efq.bay.livefilestore.com/y1myBytgOU7Ynzzw4i0evwEgp_pNVRyRAlu9FOCa-H9fxiRHO8M3AO4RWRCul0JytgW1rEL5d4fyZ15Q7zd6OW73t9CHDL-ccipL_it9tvtpJIPEjcIdSyRbjYRkRs_l3ln8kYkcbA5IeSNB-oKuHsNYw/P1030026_thumb[2]%20(2).jpg?download&psid=1
图9、新干线车厢内部

在日本乘坐列车,有时候需要买两种票:乘车券和坐席券。乘车券是进站出站时候要投入检票机的,我自己的感觉是只要出发地和目的地对了,中间怎样坐、甚至一趟没赶上坐下一趟都是可以用的;而坐席券则标识了你在车上的座位,分为指定坐席券(标明了座位号)和自由席券(去自由席车厢,只要有空位就可以随便坐),指定坐席券如果错过了列车就不能再坐标定的位置了。

好啦,拖了快一个月,终于把这次日本之行的7篇blog写完了。说不定这是我在MSN space上的最后一篇blog了,因为接下来就要考虑搬家到Sina了(无奈WordPress在国内访问不了呀,很多国外好友的blog都看不到了555)。搬家多少还是有些忐忑,不知道会不会丢掉一些宝贵的东东,以往的blog会不会格式乱掉,相册也会搬过去么?日志分类也会保留么?。。。担心的事情很多,期待一切顺利吧!

(连载完 The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