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2019-03-26 13:04:06)
标签:

颐和园

西堤

观赏桃花

西堤六桥

苏堤春晓

2019年3月26日
桃花烂漫颐和园,西堤景致不一般

仲春时节,大地复苏,各种各样的花儿渐次绽放开来,其中,最平凡却也最好看最受关注的还得数桃花。

 

读《诗经》,《周南》有《桃夭》一首,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周南》是来自湖北的民歌,传说是周公采集的。周公出生于公元前1100年,这就是说,3000多年前的人就十分欣赏桃花的艳丽,并用之于形容美好的事物。

 

还记得清初著名的词人纳兰性德的《东风桃花第一枝》里有这么两句:“多情前度崔郎,应叹去年人面。”纳兰用两句诗讲了一个与桃花有关的故事:唐朝诗人崔护于清明郊游观赏桃花,往一家农户讨饮水,邂逅一个村姑,美女倚立桃下,含情脉脉。次年,崔护再次游访故地,却不见那位女子。崔护十分失落,情不可抑,挥笔题写下名诗《题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不只悦人心扉,看来还可传情。

 

难怪3000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喜欢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在北京看桃花的地方很多。近日,北京植物园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开幕了,城里人涌向香山脚下,人海与花海一样蔚为大观。讲气场,观赏桃花就得数西山的北京植物园。如果讲情调,还得说是到颐和园西堤去观、赏桃花。

 

前几年我写过一篇笔记,用下面一段话比较了自己对植物园赏桃花与颐和园西堤赏桃花的不同感受:

 

“在植物园桃花园,看的是俏丽,是热烈,是携儿带女游乐幸福欢愉的享受,甚至是游人与花之间的时尚交流与共鸣。


    
“有一处地方的感受可不一样,在那里赏桃,与其说是看花,不如说是滋润着一种情调,怡养着一份性情,体会着一些别样的感受。不管你是独自漫步,还是伴着密友,恬静地,悠然地,观赏着那桃红柳绿,思考着什么,聊着什么,哪怕同样有他人过往,仍旧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觉。这样赏花、游春,是否更加惬意?”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是纵贯昆明湖西岸的一道长堤,它把昆明湖和西湖分隔于长堤的东、西。当柳树新绿,山桃初红之时,人在堤上,一树桃花一树柳,春花缤纷烂漫,弱柳随风摇曳,兼有碧波微澜,湖光潋滟,举头是衬托于蓝天的繁花朵朵,俯首是映入清池中的靓影枝枝,远望有玉泉山塔影伫立,眼前是一座座石桥古亭,一路上,花香扑面来,人在画中游。如果读过杜甫的《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必然会想起“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如果你读过王维的《辋川别业》,必然会想起“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如果你读过苏轼的《新城道中》,必然会想起“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堤上,或有青年情侣,或有皓首翁妪,或是来回奔跑在花雨下的孩童,或是专注取景频繁揿动快门的摄影爱好者,谁能不为此时此景所感动,谁能不沉醉于斯!

 

这是颐和园西堤才有的独特景致,西堤桃花的独特魅力!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走上西堤,不能不说到西堤六桥。在颐和园西北角,自船坞、半壁桥对岸开始,由北而南依次建有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桥,除玉带桥外,桥上均建有式样各异的桥亭。西堤长约2500米,建有几座桥,不但有连通昆明湖与西湖的作用,而且,游人徜徉其间能感受到更多一些景色的变换,累了也可以在桥亭里小憩片刻。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西堤柳桥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西堤柳桥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西堤柳桥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西堤柳桥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西堤练桥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西堤练桥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西堤镜桥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西堤镜桥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西堤玉带桥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西堤玉带桥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西堤豳风桥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西堤豳风桥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西堤豳风桥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西堤界湖桥

在柳桥和练桥之间,有一个建筑群谓之景明楼,名称取自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是一处观景、歇脚的好地方。在这里,西面正对着一个小岛,岛上曾建有藻鉴堂,往日皇上品茗休闲之地,毁于英法联军。往东北方向望去,是南湖岛和十七孔桥的全景,十七孔桥是颐和园最宏伟最漂亮的石桥,也是颐和园的标志之一。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西堤景明楼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西堤景明楼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西堤景明楼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十七孔桥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在西堤看十七孔桥

西堤南端往东,有一座于玉带桥几乎完全一样的石拱桥——绣漪桥。这样的拱桥,在西堤北端还有一座,称半壁桥,虽然小一点,但是拱形桥洞也足够高,据说是为了皇帝的画舫能通过。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绣漪桥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绣漪桥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半壁桥

颐和园西堤和西堤六桥,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杭州西湖胜景,以“苏堤春晓”为其首。人说,“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这“六吊桥”即是苏堤六桥: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指的是苏堤上桃树和柳树相间栽种,春来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观。

 

西湖苏堤和苏堤六桥是北宋大诗人苏轼的创意与功绩,是苏轼知州杭州时候修建的,那是1090年的事情。苏轼还为之赋诗:"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清乾隆皇帝一直迷恋江南景色,修建颐和园(清漪园),照着杭州苏堤的样子修建了颐和园西堤;这是苏轼之后约700年的事情。颐和园还有一处著名的园中园——谐趣园,也是遵照乾隆的旨意,照着无锡寄畅园的样子修建的。

 

本文中的照片,是318日拍摄的。春风不来花不开,春风吹来花成雨;西堤的山桃花开不了几天就会飘落。不过,堤岸还种有一些碧桃将随之开放,西堤杨柳依依、桃花纷纷的景色会在更长的时间笑迎更多的游人。

 

    仲春的颐和园,不但可以观赏桃花,还有乐寿堂的玉兰,谐趣园的梅花,紫气东来城关前的迎春,就连乐农轩前的蜡梅,也仍然不肯凋谢,仍然吐着浓郁的芳香。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颐和园西堤赏桃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