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潭柘寺:情系空门的公主妙严

(2014-05-16 19:58:25)
标签:

潭柘寺

下塔院

妙严公主

忽必烈

妙严公主拜砖

潭柘寺:情系空门的公主妙严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而自金朝海陵王完颜亮于1153年迁都北京(时称中都)以来,北京为“京”不过 860年。所以,俗曰:“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http://s4/mw690/00255A87zy6IVdjndVF43&690
http://s11/mw690/00255A87zy6IVxb0VxEda&690


    作为北京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寺院之一,潭柘寺历经岁月沧桑,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贡献很大,史上出现了许多造诣颇深的高僧、大师。中国各地的古寺名寺都有一座座为辞世的高僧、住持修建的墓塔,有的形成甚为可观的墓塔林,著名的如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墓塔林,山东长清灵岩寺的墓塔林,等等。潭柘寺亦如是。潭柘寺前有两处墓塔林:上塔院、下塔院,那里有金元明清历代高僧的灵塔,共有75座。其中金元明各代高僧灵塔集中于下塔院,主塔是金世宗大定年间的潭柘寺住持、对潭柘寺的大规模建设发展贡献卓著的广慧通理禅师开性的墓塔;清代各位高僧的灵塔集中在上塔院,主塔是清康熙年间受敕命任潭柘寺住持的震寰禅师的墓塔。
http://s5/mw690/00255A87zy6IVxdsCdme4&690
潭柘寺下塔院

http://s14/mw690/00255A87zy6IVxe8iHH9d&690
下塔院主塔是广慧通理开性禅师的墓塔,塔前两棵高大的娑罗树有千年树龄,
据称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娑罗树


http://s10/mw690/00255A87zy6IVxeFgq549&690
开性禅师塔

    下塔院还有一座墓塔特别引人注意。进塔院左向,茂密的娑罗树和古松树林中,有一片相对开阔的地角,中间矗立着一座密檐式砖塔,五层塔檐,仿木斗拱、椽头;四层塔座于六角形砖台上,分别饰有荷叶莲花、万字纹饰和神兽;塔座顶层是砖雕莲花瓣,托起整个塔身;塔身六角,每一面中间均饰以精致的砖雕仿木门窗,正面朝南,是雕刻精美的正门,门楣上拱形装饰是两个生动的飞天和三朵绽放的牡丹;再上边是一方塔名石碑,两行竖写这六个字:“妙严大师之塔”。妙严塔周围还有几座低矮的小塔,环妙严塔而建,颇有陪伴或者守护妙严塔的意味。妙严大师塔虽然不如七层的下塔院主塔开性大师塔高大,却也气势不凡,精美非常。那么,它的主人——妙严又是一位什么样的高僧呢?
http://s6/mw690/00255A87zy6IVxlQRHD35&690
妙严大师塔

http://s1/mw690/00255A87zy6IVxmmuyc90&690
妙严大师塔塔座

http://s6/mw690/00255A87zy6IVxmIqiN15&690
托起塔身的莲花瓣
http://s15/mw690/00255A87zy6IVxnaEWife&690
塔身
http://s8/mw690/00255A87zy6IVxnz8Krd7&690
塔身正面

http://s15/mw690/00255A87zy6IVxnWPv00e&690
塔名碑刻
http://s10/mw690/00255A87zy6IVxoFzURa9&690
周圈还有数座小墓塔

    妙严,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也就是元至元年间当朝皇帝的公主千岁。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的孙子。成吉思汗(1162-1227年)一统大蒙古帝国,奠定了入主中原、开创大元王朝的基础。1260年,忽必烈因其兄蒙哥去世而继承大汗王位,年号中统。1264年,忽必烈迁都燕京、时称中都,改年号为至元元年。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忽必烈攻陷临安(杭州),灭亡南宋,实现了自成吉思汗起蒙古贵族入主并统一中国的梦想。忽必烈是元朝的第一个皇帝,并追谥成吉思汗为元太祖,其后之几位蒙古国君主分别为元太宗、元定宗、元宪宗。忽必烈及其先祖父兄在大元帝国建立的征程中,统一蒙古诸部,征服辽金西夏,征灭宋朝,金戈铁马,驰骋大漠,纵横华夏,屠戮无数。妙严公主看在眼中,思在心头,对世间的屠戮甚至为争王位导致的骨肉相残感到十分痛心与厌倦。妙严决意远离家族的富贵荣华,远离世间的宠辱喧嚣,遁入空门,伴随青灯古佛,在晨钟暮鼓、木鱼经卷中寻求一份虔诚与安宁,也算是为先祖父兄的杀戮赎罪。

    妙严出家了,就在潭柘寺。妙严经常拜佛念经的佛堂是观音殿。观音殿在寺院西路最后的山上,那里一溜三座菩萨殿,由东往西依次是文殊殿、观音殿(莲界慈航殿)、普贤殿。表面看来,三座殿都是面阔三间,但是,显然观音殿开间要宽得多,体量要大得多;而且,观音殿系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正面匾额“莲界慈航”是乾隆皇帝御笔,而另两座殿是青瓦硬山顶,也没有皇上的题匾,建筑规格形制相差好大一个层次!我曾经在2010年9月写的《第八次走进潭柘寺(5)》中说过(有点“戏说”味道):
“虽然这里并不是普陀山,但是,在中国,一出了五台和峨眉,观音就比文殊普贤高出一肩。 ”中国佛教信众香客眼里,观音菩萨更富亲和力,有更大的气场。妙严当年终日在这里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天长日久,竟然在青砖铺成的地面上踏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如今的观音殿内,陈列着一方青砖,中间有两个脚印,文字说明称,这就是“公主拜砖”的遗迹,是潭柘寺的一件珍贵文物。
 
http://s16/mw690/00255A87zy6IVxAAi2r1f&690
文殊殿

http://s14/mw690/00255A87zy6IVxBc9Vb0d&690
普贤殿

http://s2/mw690/00255A87zy6IVxBK71D81&690
观音殿

http://s16/mw690/00255A87zy6IVxC60X59f&690
妙严公主拜砖

http://s9/mw690/00255A87zy6IVxCtvC048&690
拜砖上方是紫柏大师赋诗《妙严公主拜砖赞》
 
    在陈列“公主拜砖”的桌面之上,还有一件木刻文字,仔细辨认可以看出,是一首诗及序,诗文是这样的:

    
顶礼道人双足迹,身毛不觉忽俱树。

无始懈怠习顿除,觉天云迸精进日。
我想斯人初未逝,朝暮殷勤礼大士。
心注圣容口称名,形骸屈伸安可计。
积日成月月成时,积时成岁岁成劫。
如是积渐难尽言,水滴石穿心力至。
辟如千里如初步,又如合抱生毫末。
以踵磨砖砖渐易,砖易精进犹未止。
砖穿大地承足底,地穿有时人不见。
我独了了无所疑,因之耿耿生悲泣。
愿我从今顶礼后,精进为足践觉地。
境缘顺逆汤泼雷,又如利刀破新竹。
迎刃而解触热消,在在处处常自在。
又愿见闻此迹者,刹那懈怠皆冰释。

这首诗名为《妙严公主拜砖赞》,作者是真可大师(又名紫柏大师),是明末著名的四大高僧之一。妙严公主最后终老于潭柘寺,她的虔诚精神被人们所称颂。身后,妙严安息于潭柘寺前塔院,在我们在下塔院见到的那座庄重精巧的妙严大师之塔。

    2014年5月5日,去潭柘寺。回来以后,专门去图书馆翻阅了一下《元史》,在关于元世祖忽必烈的长达十四卷的本纪和相关的列传、皇子公主列表中,没有找到与妙严相关、哪怕形似的文字。其实,这也并不重要,哪怕公主出家的故事只是一个传说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山楂树
后一篇:我高考那会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