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钟书为什么给书起名叫“管锥编”?

(2011-02-12 14:35:07)
标签:

钱钟书

《管锥编》

文化

分类: 深读——读书背后的故事

钱钟书为什么给书起名叫“管锥编”?

    《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生前的一部笔记体的巨著。同他的《谈艺录》、《七缀集》、《槐聚诗存》、《写在人生边上》等不一样,《管锥编》不能被归入任何的学术体例当中。该书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而涉及音韵、训诂、经义、比较文化等多门学科。在本书中,钱先生对《周易》、《毛诗》、《左传》、《史记》、《太平广记》、《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辞》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代典籍进行了详尽的缜密的考疏,体现了先生学贯中西的丰厚学养,代表了目前学术界的最高水平。
   这部共五册近130万字的煌煌巨著,全部以典雅的文言写成,引用了大量英、法、德、意、西原文,考论词章及义理,打通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和学科的壁障,其间多有新说创见,皆发前人之覆者,颇能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时之豪杰。书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所论除了文学之外,还兼及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经典。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不仅以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汇多种学科知识,去探幽入微,钩玄提要,而且“机关”藏尽妙趣横生,仿佛诸葛亮布八阵图,暗扣儿甚多。让人无法不为钱先生的机智与博学而折服。仅是其书名 “管锥编”三个字,学问就大了去了。
    “管锥编”三个字究竟藏有多少玄机呢?一些专家与学者曾对这个书名作过诠释。公认的说法是,其来源于庄子之说。据《庄子·秋水》记载,魏公子魏牟曾经教训思想家公孙龙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意思是说,你琐琐碎碎地去辩论,真好比是用竹管去看天,用锥子去量地,不是太渺小了吗?这样一个比喻,在《说苑·辨物》、《史记·扁鹊传》、《韩诗外传》等古籍中也运用过。钱先生借用这个典故,将自己的书名定为《管锥编》,是说自己的书不过是“以管窥天”、“用锥指地”而已。既表示自谦,也表示自有一方天地。
    除了 “以管窥天”、“用锥指地”的比附外,“管”与“锥”还有另一层意思。 “管城子”、“毛锥子”,在古汉语中都是笔的意思。 “管”与“锥”分别是“管城子”、“毛锥子”的省略性叫法。如此看来,《管锥编》就应当是“笔记”、“笔会”的意思。
    中华书局出版的《谈艺录》补订本第566页说,唐代文人韩愈曾经以“中书君”代指“笔”。笔在古代的雅称是“中书君”,而“中书君”正是钱钟书先生的笔名,这个笔名妙就妙在既以笔之名为笔名,又与 “钟书”二字谐音。由于“中书君”与“管城子”、“毛锥子”同义,所以,又可得出“管锥编”三字中隐着作者的名字,是“钱钟书集”的意思。
    妙哉钱钟书,居然以笔之名为自己的笔名!且其笔名与真名还是谐音!又在《管锥编》书名中隐藏作者名,真是妙不可言。区区一个书名都能玩出这么大的学问来,难怪钱老被人誉为“文化昆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