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青岛建筑之二十二----普济医院旧址

标签:
转载 |
http://s8/mw690/001ZNUa3zy6L3kp9Dfh57&690
http://s16/mw690/001ZNUa3zy6L3kwe7dJbf&690
刘少文的《青岛百吟》记载当年此地状况说,普济医院后“地因高下,遂成丘壑。中有池,池上有紫萝,荫可半亩。草木丛茂,蔚为野合之所。入夜,行人视为畏途。”
医院主楼平面略呈一字形,主体为二层,局部三层,面积2150平方米。设计师客观上呈现了试图努力延续本地德国建筑精神的迹象。整个建筑立面轴线对称,中部略突,上端为当时在青岛的日本建筑贯用的弧线,并配以大面积的石墙,两侧转角用方整花岗石砌筑,顶部装饰花状。建筑门厅入口处设挑檐,后侧为一高起的四面歇坡式屋顶,形成轴线的高潮点。和同时期的日本建筑类似,三上贞制作的竖向狭窗与实墙面形成极强烈的对比,而实墙顶端的椭圆装饰墙面,则留下刻意设计的痕迹。
有人认为整组医院建筑给人感觉过分强调了中间部分,生硬的结合让人感到不甚协调。特别是后侧高起的四面歇坡式屋顶,给人以强烈的不和谐的感受。关于建筑的造价,有记录为62万日元,但这个数字由于过于巨大,遭到了一些怀疑。
普济医院开院的时间被认定在1919年11月。1922年,这里改为胶澳商埠普济医院,12月,籍贯江西九江的蔡振声出任商埠普济医院院长。1925年,胶澳商埠普济医院改为市民卫生院,同年,化学试验所被归并到了这里。在这一年,医院所获得的政府经费为38185银元,而当年全市的总卫生费用则为48254银元。在关于普济医院的记录中,对贫苦市民的医疗费制订的一些减免规则,是特别值得注意的文献。
1929年《青岛特别市卫生局普济医院诊疗规则》中曾规定:“免费诊疗限于由各机关送诊及贫苦者,每日门诊病人,除星期及例假外,暂以200人为度,住院病人以10人为度”。但是,这份文件同时规定,“花柳症者不在免费之列”。1930年,社会局制定了一个《青岛市普济医院组织章程》。1931年,这个医院改称为青岛市市立医院。
1939年4月,青岛的日本商人和日本海军联合在市立医院内创办了学制5年的青岛医科大学。1940年5月,这个医科大学改称同仁会青岛东亚医科学院。1944年7月,学院又改为学制4年的青岛医学专门学校。1945年11月,医学专门学校被青岛市政府派员接收。1946年1月,医学专门学校移交给国立山东大学筹建医学院,校舍归还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