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赤桥的刘大鹏和他的《晋祠志》
(2014-09-18 11:26:25)古村赤桥的刘大鹏和他的《晋祠志》
2010-03-17
在太原西南25公里处有名胜风景晋祠。在晋祠北侧2里地许有村落名赤桥。赤桥村的村名源自豫让刺赵的故事。赤桥村谓之古村落,从它现在仍然遗存的大量古宅、古树可以为证。在众多遗存的古宅中,有一处古宅今日仍然人丁兴旺,这是一户刘姓人家,其祖上有一位在民国期间还在世,这就是刘大鹏,刘友凤先生。刘大鹏生于1857,卒于1942)。字友凤,号卧虎山人,别号梦醒子,晚年又号遁世翁,著有多部书籍,最著名的是《退想斋日记》200册和《晋祠志》42卷。另外《醒梦庐文集》 8卷、《卧虎山房诗集》35卷、《从心所欲妄咏》50卷、《琢玉闻吟》8卷、《砭愚录》8卷、《衔恤录》10卷、《寄慨录》12卷、《随意录》4卷、《潜园琐记》6卷、《游绵山记》2卷、《唾壶草》2卷、《遁庵随笔》2卷、《迷信丛话》17卷、《愠群笔谭》25卷、《乙未公车日记》4卷、《刘氏世系谱》3卷、《藜照堂家训》2卷、《梦醒子年谱》12卷、《晋水志》13卷、《汾水河渠志》若干卷、《重修孙家沟幻迹》2卷、《柳子峪志》、《重修晋祠杂记》 2卷。可惜多系手稿,又逢战乱,果腹尚成问题,未能刊行者十之八九,随遗憾,亦是必然。
《退想斋日记》,是刘大鹏先生对其五十年间耳闻目睹亲身阅历的记录,可算是一部史志性鸿篇巨著。在这半个世纪的历史印记中,少有华丽辞藻修饰,更多的是人间社会万象、当地民风民俗的忠实记录。《日记》中对当时的气候、水旱灾害、祈雨活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品种、产量、价格、雇工工价、赋税、差徭,以及当时的民间生活风俗等的记述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如对岁时节日人们的种种庆贺、祭祀、演唱活动,婚丧嫁娶的各种程序、礼品、费用、婚令和礼节等也做详细记述,对当时社会妇女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上的不平等遭遇表达出他自己深恶痛绝的思想感情。日记记述的时间延续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是作者耳闻目睹的亲身阅历和和社会民情的真实记录。这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晋祠志》更是与先生齐名的一部巨著,共计42卷。是山西省乃至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传世的《晋祠志》,开创了为晋祠专书修志的先河。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五十里(晋源镇西南十里)悬瓮山麓。晋祠因其瑰丽的山川美景、动人的传奇故事而甲于三晋名胜之首。晋祠周边的天龙山、龙山、太山、卧虎山,山奇、水美,古刹寺院林立,道教、佛教石刻众多,民风淳朴,有闻名天下的造纸工艺,水稻、莲藕亦享誉三晋。但在刘大鹏前无人专门著书、写志记之。有鉴于此,刘大鹏先生作为晋祠土著文人,兼有多年私塾履历,穷五载寒暑,踏遍晋祠一带山川村落,遍访古刹寺院,亲自钞碑录碣,博览古典书籍文献资料,采集故老传闻与乡民习俗,至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终于完成了《晋祠志》的编写,成为第一部详尽记述晋祠及其周边名胜、风景、民风、世俗的书籍。《晋祠志》全书42卷,包含祠宇、亭榭、山水、古迹、宸翰、祭赛、金石、乡校、流寓、人物、河例公案、文艺、植物、故事、杂编等多方面内容的记述。《晋祠志》还汇集历代有关晋祠的文献记载与民间故老传闻,详细描绘了当时晋祠风物。例如在河例公案中如实记载了晋水流域历代的水利纷争史实。对明、清以来历次农民起义与庚子以后当地反帝运动的史实记述,为研究历史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对本村隐士郑伯阳郑大元所作传记是为极珍贵的资料。他对晋祠及其周边地区的这些考察和研究,不仅为当时的地方公益和水利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今天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刘大鹏先生编纂的《晋祠志》为毛笔手稿,现部分原稿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刘大鹏的父亲刘明(82岁)作序,几个儿子各司其职,“长男玠,次男瑄,襄参校之役;三男珦,四男琎,任抄录之责”(见刘大鹏《晋祠志》序)。
《晋祠志》成书时代,恰逢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我国的民族存亡关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刘大鹏“戊戌公车北上”(刘友凤先生碑铭)。然而,维新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血洒刑场,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到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辛丑条约》,中国人民身处水深火热的苦难深渊。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大鹏一家老小连基本日常生活都捉襟见肘,刊印《晋祠志》随成梦想。“惜刘大鹏生非其时,空有等身著作,名不出乡里”(慕湘《晋祠志》后记)。
1986年6月署名为刘大鹏遗著,由慕湘、吕文幸点校的《晋祠志》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32开平装
1979年1月慕湘于晋祠为《晋祠志》出版写序言开始,到1985年3月于北京写《后记》,再到1986年6月《晋祠志》出版发行,历经了八年之久。这一时期在中国正是文革动乱结束后百废待兴的特殊历史阶段,实施科教兴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繁荣文化事业成为时代的主题。《晋祠志》虽有幸能够出版。不过当时仅印刷890册,有零有整,不知为何。
我自己收藏的《晋祠志》就是当年首版890册之一,真是有幸于蒋老师的厚赠。本世纪初,我家先生参与欧盟在中国关于农村的一项研究工作(马到成功success),赤桥是项目中所列全国七个自然村之一,关于赤桥的历史文化人物,许多资料均多参照刘大鹏先生的《晋祠志》,是蒋老师推荐这套书籍,对项目是极大的支持。
2003年,在这版《晋祠志》的基础上,由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山西人民出版社联名,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印3000册。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刘大鹏《晋祠志》序)。现今,晋祠作为全国旅游重点文物地,已是名扬海外。为此,我们还能够看到最新版本的《晋祠志》 这部《晋祠志》由侯文正总主编,安捷、赵树中主编,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出版发行,印3300册。作为山西省旅游景区志丛书的重点选题,“本志行文编写悉遵国家标准和地方志编纂的有关规定。上限追溯历史发端,下限至2006年,部分记事下延到2008年”)(见王玉明“四部《晋祠志》折射百年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