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座记忆的城 找寻山西太原老城风貌

(2014-09-02 17:05:59)

一座记忆的城 找寻山西太原老城风貌

 


2008年05月14日

 

 

 

 

 

  一座有记忆的城市,才会让人对它产生依恋感,才会让这座城市的人心有底蕴,思想醇厚。太原人是幸运的,因为这座2500年的母亲城,让他们曾经拥有令人艳羡的遗产。但这座城市也有不幸,直到二十一世纪之初,她的后代仍然在一点一点地剥蚀她残存的岁月痕迹,使古老的印记越来越淡。

  现在,太原人觉醒了,于是,才有了“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目标。这一目标对于太原人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在《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规划,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遗存:

  太原的金饭碗

  细数太原的文物,不可谓不丰富。迄今为止,太原市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32处,市级47处,此外还有50余处未列入市级以上保护单位的古代遗迹和近代建筑。同时,太原市市级以上92处文物保护单位囊括了我国文物保护法中不移动文物的全部类型。

  承载这些文物的太原老城始建于公元982年的宋朝太平兴国七年,如今太原市北起北大街、南到迎泽大街、西起新建路、东到建设路正是千年老城的原址。经历了千余年的朝代更迭,老城古老的城市格局依然轮廓清晰,形态完整。两处城墙遗址,特有的城西水系,文瀛湖、督军府、鼓楼商业中心,以及城内井字形主通道、丁字路和许多街巷名称,都是古城格局的真实写照。

  然而,建国以来城市发展的导向及近年来城市化的过快发展,都对老城的保护形成考验。老城区目前仍是太原市商业、政治和文化多功能集聚的复合中心,是老城保护的压力来源,如果其功能和人口不作适当疏散,势必将影响到千年古城风貌的保护。其次,旧城改造中的大拆大建,使老城风貌遭受严重破坏,包括老街区在内的一系列能够反映太原特色的历史文化环境基本消失,一系列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和环境风貌也严重受损。晋祠、天龙山、崛山、双塔寺等人文历史资源与自然结合较好的特色名胜区的环境保护不够,存在开山取石、随意混乱建设的景观干扰现象。此外,对古建筑、古遗址的宣传、展示、利用不够,使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鲜为人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展示作用。    

  老城开发:

  重塑历史风貌

  要让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加强现存文物的保护,使古城的格局得到延续,使历史风貌在保存特色的基础上,通过重塑进一步优化。

  针对老城区职能集聚的现状,应将居住和第三产业作为老城区的主要职能,侧重发展旅游业和商业文化娱乐业,保持其作为市级商业中心的地位,进而发展为市级的旅游中心。在建设中,逐步置换和优化用地性质,减少居住、行政用地,扩大商业、文化公共设施和公共绿地、广场范围,形成足够规模的传统商业中心和历史文化风貌区。

  在打造传统商业中心过程中,以形成于明清年代的柳巷、钟楼街商业中心为基础,结合文物古迹、传统街巷的保护,逐步建成具有老城风貌特色的集购物、娱乐、地方风味小吃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区。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建设,以崇善寺、文庙、皇庙、基督教堂等价值较高的文物古迹为“底本”,在老城东南区域形成历史文化遗址展示区域;将坝陵桥街区、鼓楼街街区、文庙街区等传统民居分布较集中的地区,规划为老城民俗风貌展示区。

  同时,在老城内部打造具有历史特色的风貌与景观,包括:延续“黑龙池—西泽河—饮马泉—西海子—南海子”历史性自然水系特色,塑造太原古城西侧的绿色界面,构成古城格局和北方城市中的特色景观;把拱极门到五一广场之间的五一路打造成为古城的主要景观走廊,城坊街—坝陵桥街—小东门等与西羊市街—钟楼街—上马街—下马街一同建成次要景观走廊;着重打造古城原有的中轴“督军府-食品街-柴市巷”一线,串联督军府博物馆与老城商业中心等作为老城的历史特色主轴,其中鼓楼街片区可适当恢复,并展示晋商建筑、会馆等传统特色景观。

  晋阳古城:

  再现历史的身影

  晋阳古城遗址,可以说是太原最重要的历史遗存。作为太原的前身,晋阳古城遗址被称为“中国的庞贝古城”,对它的成功保护与开发,其意义将不次于真正的庞贝古城。

  遗址位于今太原市中心区西南15公里的古城营一带,其核心保护范围为:从南城角村向北延伸至老爷阁,再向东延伸至东城角村,向南至南瓦窑村,向西再至南城角村,围成接近矩形的区域,并将矩形各边线向外扩300米,面积约20平方公里。

  晋阳古城承载着2500余年的晋阳文化,是水灌晋阳、李渊父子起兵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它还保存了唐五代时期的城市建设原貌,其布局结构和建制特点是研究中国古代城池的典范。此外,这里埋藏着丰富的文物,近年来多次出土建筑构件和精美的石刻雕像。

  对于晋阳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将以原真性保护为主,严格禁止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内一切破坏古城遗址风貌的建设行为,并控制外围地区建设的协调性;重点挖掘、展示古城西城(西城墙、西城门、西南角、西北角)、古城营村北朝宫殿遗址以及部分护城河段;基于明代太原县城遗址,调整、复原、展示晋阳古城中的历史风貌;在遗址周边复原、展示对太原建城最具证史力的春秋大墓、西汉大墓及晋城池等历史景观;与晋祠、天龙山、蒙山共同形成太原市的晋阳文化核心区。

  三大景区:

  历史风貌精华

  在太原的西南、北部及太原城的东部,分布着太原最重要的三大历史性风景集合地。将三大风景集合地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开发,对于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部的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保护区内,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是山西省乃至华北地区的重要旅游热线。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保护区是三晋文脉的重要象征与源头之一,蒙山保护区则是反映“北齐到隋唐这个时代的一个象征”,其间的西山大佛是中国最早的摩崖大佛,在佛教传承中的历史地位非常高。这一区域将以晋祠为核心,天龙山、龙山、蒙山、太行山等为依托,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前提下,重点发展以晋阳文化为核心主题的旅游产业。

  位于太原市区北部的崛山—柳林河风景名胜保护区内自然山水颇具特色,文物遗存的历史价值也很高。区内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多福寺、净因寺及傅山文化园等人文历史资源,与颇具特色的“崛红叶”、“冽石寒泉”、“土堂怪柏”等自然山水资源。在这一区域,以三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核心,加快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结合水资源保护、汾河景观和良好的山体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旅游景区。

  位于太原市主城区东部的双塔风景区是围绕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祚寺形成的风景名胜保护区,至高点双塔是太原市的标志性景观。在这一区域,以国保单位永祚寺和双塔为核心,结合宝贤堂石刻、革命烈士纪念塔等文物古迹,打造承载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内部主要景观。

  非物质文化:

  从历史走向未来

  如果说文物古迹是一个城市静态的历史记忆,非物质历史文化则是历史文化的动态传承,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两大组成之一。那些逐步走向遗忘与消亡的文化内容亟需重新挖掘出来。同时引入经营理念,赋新光大,做到延续文脉的同时也为当代生活服务。

  首先要挖掘地方传统饮食文化。太原有许多驰名的传统地方小吃,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应进行系统整理,规划考虑重新整修市区食品一条街的软、硬环境,恢复饮食特色一条街,增加基础设施投入,使这成为反映晋阳饮食文化的一扇窗口。

  鼓励民间艺术发展。太原地区的民间艺术有剪纸、面人、木雕、锣鼓、秧歌、背棍、晋剧、高跷等,种类丰富、特点鲜明,规划对这些民间艺术财富加以保护,并鼓励其和现代生活相结合。

  加强老字号的建设。溢源庆、认一力、清和元等一系列老字号是太原灿烂文化的历史沉淀,通过对老字号周边空间修整等,给老字号的自下而上发展延续留足空间,结合旅游线路的组织推动,使其进一步发扬光大。

  展示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太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通过碑记生平功绩、博物馆展示作品成就等,让其精神激励后人。

  保护民俗风情与开发相应的文化产业。对太原的婚俗、节庆、日常生活等地方风俗和习惯本着科学的态度加以保护,并进行适度开发利用,构架太原民风民俗博物的展示体系。                       (来源:山西商报;记者李俊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