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让告白有声,请将自我释放

(2015-08-19 17:13:22)
标签:

娱乐

文化

杂谈

无声告白

书评

分类: 穿梭书文

http://s7/mw690/002546RKgy6UL3MO02W86&690


请让告白有声,请将自我释放

——读《无声告白》有感 /小梦


       《无声告白》是我第二次在手机上完成的电子书阅读,前一本是严歌苓的《扶桑》。如今我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从缝隙的缝隙中再挤,工作,家庭,孩子,尤其孩子满一周岁后会爬会走顽皮的男孩本色凸显……我仅有的自己的时间就是等他睡着以后。


不是那么喜欢读电子书,拥着书本的扉页,闻着书香的感觉,那种与书贴近的亲昵实在感电子书无法拥有。但有一点,电子书方便,随时随地,只要手机有电就好。


     《无声告白》是爱读书的同事推荐的,且不说它有多少成就,作为一部处女座问世并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力,其小说的内质与核心是值得认可的。小说以“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开篇,悬念的引入以致内心不断想寻求答案,层层迷雾如纱网急于被拨开。只要你认真看了,便愿意一气呵成将其读完。莉迪亚是谁?她为什么会死?她是怎么死的?于是故事情节展开,铺张,人物特点分明,情感被丝丝缕开……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呢?如同任何事一样,根源在父母。因为莉迪亚的父母,因为她父母的父母。因为很久以前,她的母亲就失踪过,她父亲把她母亲找回了家。因为她的母亲最希望与众不同,她父亲却最想融入人群,而这两件事都是不可能的。”全书第二章概括了第一章也是故事开头引发的莉迪亚的死因。莉迪亚的父母,都是有着家庭故事的人,他们越过种族之界相爱原本是值得可喜可贺的事,却因为各自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得不将自己毕生未完成也无法实现的追求,理想,愿望一并寄托在自己的二女儿莉迪亚身上,于是家庭之爱发生了倾斜,而莉迪亚成为了引力,谁都滑向了她。


莉迪亚的哥哥内斯和她的妹妹因为家庭爱的失衡而被冷落被遗忘,爱的缺失同时也导致了性格的缺失。而莉迪亚本人呢?“每天都担负着团结全家的重任,被迫承载父母的梦想,压抑着心底不断涌起的苦涩泡沫。”最终莉迪亚被这沉重的爱压得窒息,在深夜沉入平静的湖面以寻求内心的解脱,而她内心始终没有说出的话成为了她无声的告白。


莉迪亚这无声的告白竟有那么多,对于母亲的愿望,父亲的期待,对于哥哥妹妹邻家男孩的歉意,她显露于颜面的总是违背内心的肯定……莉迪亚其实是多么爱这个家庭,因为曾经母亲的离家出走,她突然心血来潮想去成就医生的终身梦想而去再度学习考试奋力拼搏,由于怀了最小的女儿汉娜,被迫停止回家继续主妇生活,而这梦想施于莉迪亚,莉迪亚乖巧的任母亲选择自己的前途,而她只是想让母亲安心留下,因为没有了母亲的父亲那段时间整天关在书房痛苦,完全不管她和哥哥,生活完全没法继续。只要母亲在,家仍然在,温暖仍旧在。于是莉迪亚奉献了一切自由,父母的每一个要求她都尽可能去做,去完成,因为在她的内心只有一个——愿家完整,有暖有爱。


然而,在这个家庭里的爱却是夹杂着痛苦,煎熬,自私和伤痛。莉迪亚爱家,但是家的所有核心期望几乎全压在她身上;她爱母亲父亲,但父母亲却自私地只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并期待着她能成就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她彻底失去了自由和自我。汉斯曾经体会过莉迪亚的痛苦,也伸出援手温暖并鼓励她,但父母的偏爱沉重地打击着他令他产生妒忌。 “多年来对爱的渴求让她变得敏锐,她就像一条饥饿的狗,不停地翕动鼻孔,捕捉着哪怕是最微弱的食物香气。”这是描述了汉娜的爱,可怜又可悲,渴却求不来,只能自己一厢情愿的体会,于是她热眼旁观地感受着这家里所有人的变化,看出了所有事情的细枝末节。至于父母亲之间的爱呢?当女儿莉迪亚的去世,他们似乎同时都失去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梦想破灭。玛丽琳不接受女儿自杀的事实,终日关在女儿房间寻找蛛丝马迹,不再用心照顾家庭。詹姆斯也终于无法忍受与助教发生了关系并频繁去寻求安慰。当詹姆斯的事情被妻子玛丽琳获知,两人相互误解,彼此的信任岌岌可危。


“在这个夏天剩下的日子里,以及以后的很多年,詹姆斯和玛丽琳说话时会选择真正能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措辞,无论是对内斯,对汉娜,还是互相之间。他们需要说的太多太多。”最终莉迪亚的静默的死亡反省了故事里的每一个人。莉迪亚的无声告白成就了所有人的有声告白。


虽然这本书解说关乎了种族异类差异方面问题,但是我个人感觉此书家庭之间的爱还是主题。父母将自己未达成的愿望和期待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的事例其实现实生活中真的也很多。上学的时候我就遇到过这样的同学,最终她由于心理压力大而夜夜梦游,成绩不是第一就愧疚难过,对比她优秀的同学怀恨在心……我记得在哪里读到过这句“你可以把所有的爱都给你的孩子,但不能把你的思想强加于你的孩子。”就如书里的母亲玛丽琳那样直到她的女儿被自己逼死后才明白她没有真正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倾听她的心声,只是自己一意孤行。


再者,沟通太重要。书里的一家人全都默默地接受,以妥协示爱。莉迪亚直到死都没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如果她再勇敢一点向家人表露自己的心声;如果其他的两个孩子也大胆一点说出自己被冷落了爱的失意;如果大家不再是为了所谓顾全大局而牺牲着自我,也许彼此都不会失去自我,而这个家庭又会不一样,至少亲人之间的爱会暖暖的更厚实。即使因为种族原因外界有多不一样的眼光,但至少家人的爱永远会有保护的光环。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我。”这是书封面书名下的标题。这句话似一支锋利的箭,直中箭耙。试问有多少人现在是做着你所喜欢的事情?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的工作和专业是你自己选的吗?或者说当年的志愿完全是你自己作主填写的吗?我问过我周边的朋友和同事,大多都是父母做主的,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那日,我在淘宝淘东西,正巧进入了一家店名很暖的店,闲逛间我还发现在她家店里还卖书,而这书是店主自己写的,我挺惊讶也好奇。感觉经商的人很少会写书,感觉做生意的人铜钱味浓文字气息就会很弱,当然我的这种感觉完全是错误的。反驳我感觉的原因是我读了她的文字才了解她做过记者,编辑,导游,主持人,老师……她一直在寻找真正的自己,一直也按照别人的评价和定义去选择,去活着,周到周全,但她的内心仍觉得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直到她开了个阳光小店,自己设计制作东西,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养活自己才觉得快乐幸福。她说:“从来没有想过每天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么轻松快乐,没有什么比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养活自己更幸福的事情了!”“不要去做那些对的事情,而是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这是那位店主的内心告白,她最终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活得逍遥自在。


那么,亲爱的朋友们,你们的内心告白是否是掷地有声?而你们的真实自我是否也已全然释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