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考察队晴隆二日行(1)时家屯、歪山三明洞、阿妹戚托

标签:
晴隆歪山石佛洞阿妹戚托时家屯 |
2025年1月18日(周六)
贵阳-天龙过路费28元
猫洞
来到时家屯,未找到地图上标记的马山古屯墙,下山后问到一个老太太确认我们去的地方一二十年前确实有石墙。分析可能是被采石场挖掉了。
在时家屯我问了多人(老少都问了),未问到石佛洞和石佛寺的原址。
时家屯兴林寺前有一个暗河形洞口,无水。
关岭县新铺镇光伏电站
安顺东-晴隆过路费79.39元
在薏米阳光民族风情街吃4碗肉沫粉,我独自走到民族广场去,发现卫星图上看到的中式建筑是公厕。
歪山(威山)
古道
三明洞(朝阳洞)
晴隆歪山(威山)探洞
《徐霞客游记》里的用了好几百字描绘的神秘景点,我憧憬了很多年后今天终于如愿以偿,花了5个多小时上下,亲眼见到了山顶上的三明洞和朝阳洞。
实地来爬一趟歪山(威山),才切身体会到了这座山的难爬,验证了徐公描述的精准,更感到到徐霞客的伟大。
三百年多年后,我们在悬崖路上必须抓握的那个地方,穿越时空与徐霞客握了手:“唔,老徐肯定抓过这点!”
看无人机拍的照片可以发现,悬崖上的小路是用石块垫出来的。

徐霞客登歪山路线
晴隆威山(歪山)三明洞是徐霞客在贵州看过的景点之中最难抵达的一处,我拖了很多年都没去实地考察,这次依靠集体的力量终于如愿以偿。事后复盘,惊喜地发现三百多年前徐霞客上歪山的路线竟然与我们自己摸索出来的路线大体相同,并且他也走了一段像“龙尾”一样的石脊!
当时我们围着歪山转了半圈都没找到登山的路头,在看到这条斜向上的“龙脊”后,就决定沿着石脊从“龙尾”向“龙头”进发,相对容易地上升了山体大约1/3的高度,然后找到一段前人踩出来的小路又上升了几十米。
可惜我们不如徐霞客运气那么好,没能发现荒草中的石蹬,后面的路程几乎都是手脚并用攀爬到顶的。
爬歪山
歪山太难爬了,又陡又找不到路。幸亏有厉害的老驴@户外之马带着我们硬是爬上去了,下山时又找不到路了,一路梭下来的,我的裤子都梭破了。感觉歪山的坡度比老王山还大,很多地方要从倾斜的大石板表面爬上爬下,我最害怕走这种脚不能落地又无处借力的地方。三百多年前,徐霞客来的时候,可能有条小路上山,但现在完全被草盖住了。
尤其是到了三明洞后洞口外的悬崖,其实有一段几十米的古道,但我和户外之马走到那里都没看出路来,我用无人机从朝阳洞口倒着飞回来,才确定必须得往这个悬崖上走,才发现以前有路,途中有明显的规整的石阶。谁能想到这种地方居然会有路啊?!今天刷新对古人的认知了。
最神奇的是,在悬崖路上最危险的位置,居然有栓马桩一样的拉手。我们将在这个位置拍下的照片称为《与徐霞客握手,徐公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四月二十七日来到这里时,在悬崖上肯定也抓握过同样的位置。
遗憾的是线,我们努力找了很久徐霞客写的“三明洞”摩崖,可是没有找到。
这次去晴隆爬歪山,最有意思的是,我们在悬崖上一处必须抓握的地方,穿越时空与徐霞客握了手。队友马哥说,握住石把手的那一瞬间,仿佛有一股电流传至手心,身心俱爽。
没有去过实地的朋友,或许不理解我们为何笃定徐霞客一定握过这个石把手。因为从三明洞到西向大洞必须走那条悬崖小路,路上有一段特别窄,路面只有脚掌宽,下方就是令人胆寒的悬崖绝壁,恰好正上方的崖壁上有一个石把手以及两个可供抓握的“石杯”。过路者为了自身安全,路过时必然会握住这个石把手,因此我将这个石把手命名为“徐霞客之握”。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假设你家住7楼,你在日记里说自己是独自坐电梯上楼的,虽然日记里没有详写你是否曾按过电梯里的“7”按键,但我还是能分析你大概率是按过的。
这次没能和我们同去的一位队友感概:其实这就是一种感觉——和另一个时代的名人在同一个地点的“邂逅”——这种感觉是相当美妙的。
正是因为期待这种美妙的邂逅,我们这些年才一直乐此不疲地寻访各地的文物古迹。
阿妹戚托景区夜景,年货摊位很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