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袁公馆泰和庄(干臣楼)

标签:
干臣楼泰和庄袁干臣袁祖铭贵州省实验中学 |
当人们聊到老贵阳的民国老洋房时,提到的往往都是王伯群公馆“圆顶房”、民国贵州省政府内的会宾楼(花楼)、毛光翔公馆(毛公馆)、王家烈公馆“虎峰别墅”、吴剑平公馆、戴蕴珊别墅等中西合壁青砖建筑,却很少提及同时代的袁干臣公馆。
(手绘《泰和庄原貌图》)
贵阳袁公馆名为“泰和庄”,位于南明河畔的新桥西南侧桥头,原为贵州军阀袁祖铭之父袁廷泰的住所。
袁廷泰,号干臣,兴义龙广镇五台山人,曾任任兴义府议会议长、盘江八属联合民团团务处长、安龙西区团练、贵州首政府高等顾问。兴义市龙广镇现有一处文物保护单位“卧雪山庄”,即为袁廷泰在老家修建的公馆。
袁祖铭曾任贵州省省长、五省联军总司令、北伐军左翼总指挥,陆军上将等要职。
泰和庄作为袁廷泰的公馆,本是袁家的私人住所。
插个题外话,如今在贵阳市花溪区的青岩古镇景区内,南明清街53号有一家泰和庄餐厅,不知与袁家是否有渊源。
袁祖铭掌权黔省后,为表孝心,在袁家庄园内设立酿酒作坊,尝试仿制茅台,产品称为“南明茅酒”。据说品质还不错,起初只是自家享用以及馈赠亲友,后来渐渐地就名声在外了。
1943年,贵州巨富刘熙乙与刘玩泉等人共同投资80万元将酒厂更名为“泰和酒厂”,继续生产茅台酱酒,由林子贤为经理,所产茅酒被称为“刘茅”,品质优异,与当时的“华茅”、“赖茅”、“王茅”、“金茅”并称为“五茅”。
顺带一提,现在茅台镇有家酒厂打着南明茅酒的旗号旧瓶装新酒,不知道与贵阳的泰和酒厂或者袁家、刘家有无渊源,但至少这家企业的经营者是了解一些历史的。
抗战期间,为解决流亡贵阳的青少年求学及社会稳定问题,泰和庄于1944年底被征用为国立贵州战时中学校舍。
(干臣楼老照片)
此后,该公馆数度变迁,先后成为省立贵州中学、私立贵阳中山中学、贵阳第一中学初中部、贵阳市第二十中学(1962—1984)、贵州教育学院实验中学(1984年更名)等学校的校舍。
据校友@董纠纠回忆,大概在1984年,曾有几位外宾来学校参观,并将其携带的一些贵阳老照片在学校进行短暂的展览。改哥怀疑他说的是那位有名的摄影师——来自法国的背包客菲利普·法丹。

在互联网上流传的《泰和庄原貌图》是一份很宝贵的历史资料,作者暂时未查到。图记中提到一位亲历者的名字“方正”,改哥怀疑可能是袁家后人。图上画出的干臣楼以及其他建筑的布局与20世纪60年代的卫星图吻合。手绘图上干臣楼的东侧靠河边有一座水碾房,在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老照片上,我们仍能看到这座水碾房的遗迹。手绘图上还标记出了当时的“新桥”(图上是一座单孔石桥)与后来道路改线了的“新桥”不同的位置。到了20世纪90年代“新桥”再次重建,又将位置往北(下游方向)挪了一段。这幅手绘图甚至画出了河滨公园东南角贵阳最早的那座动物园(俗称“猴山”),按图记说明,那也是泰和庄的一部分,并且“猴山”那个凹坑里有两个洞穴。

(外宾来访时,与校领导在干臣楼前合影)
在互联网上流传的《泰和庄原貌图》是一份很宝贵的历史资料,作者暂时未查到。图记中提到一位亲历者的名字“方正”,改哥怀疑可能是袁家后人。图上画出的干臣楼以及其他建筑的布局与20世纪60年代的卫星图吻合。手绘图上干臣楼的东侧靠河边有一座水碾房,在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老照片上,我们仍能看到这座水碾房的遗迹。手绘图上还标记出了当时的“新桥”(图上是一座单孔石桥)与后来道路改线了的“新桥”不同的位置。到了20世纪90年代“新桥”再次重建,又将位置往北(下游方向)挪了一段。这幅手绘图甚至画出了河滨公园东南角贵阳最早的那座动物园(俗称“猴山”),按图记说明,那也是泰和庄的一部分,并且“猴山”那个凹坑里有两个洞穴。
据一位实验中学的校友回忆,一直到1987年他毕业时,泰和庄的老建筑“干臣楼”都还没拆掉。
假如这座“干臣楼”没有被拆掉,而是一直保留至今,应该也能跻身文物保护单位。
可惜按《贵州省实验中学七十年》校史记载,“干臣楼”拆除于1989年,最终辟为了学校的运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