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考察队S3E8:普安白沙古驿道(茶马古道-打铁关至罐子窑古道普安段)

标签:
普安县白沙古驿道白沙乡黔西南州茶马古道 |
分类: 多彩贵州 |
普安白沙古驿道,这种荒无人烟的偏僻路段,自古就是谋财害命杀人越货的绝佳场所。



远看“普安同知陈世镇殉难处”摩崖

走向“普安同知陈世镇殉难处”摩崖

“普安同知陈世镇殉难处”摩崖(泼水处)

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 140—135 年),汉武帝命唐蒙在秦五尺道基础上凿南驰道通 夜郎 至 建 宁 郡 (昆明),《贵州通史》称之为“夜郎驿道”。
白沙“夜郎古驿道”,原为老鹰崖之山路小道,商周时 ,因人 们 流 动 和 商 贾 逐 利 而 行 ,遂 成 为 通 往 “滇越”国际市场的民间国际商道。 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 279 年), 楚倾襄王令将军庄蹻由蜀伐夜郎入滇,庄蹻将其拓宽为军事通道,千军万马、粮草辎重一拥而过。 秦汉时期拓展为驿道后,从四川经贵州直通云南达身毒(印度)。 巴蜀的蜀锦、夜郎的青铜兵器通过这条 “蜀—身毒道”(即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直达东南亚。 唐宋时,四川雅安和云南普洱的茶叶、西藏和云南大理的良马,在古道上络绎不绝,取代了“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蜀锦、蒟酱,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茶马古道”。今普安,时为自杞国地,是朝廷向大理采购战马的中转站。
民国《普安县志》记载:“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与褒(牂牁太守)战于盘江之东,漏江之南(当今县地),平之。 ”于古驿道旁筑烽火台三座:一在半坡塘,一在卡子上,一在铁厂。 现仅半坡塘一座较为完整,长宽各一丈,高处台顶已坍塌,有盘旋石阶直通顶部,建有灶及烟囱。 旁十米处有三座“烟堆”,成三角形摆布,相距 2 米, 高仅剩 1 米左右, 亦砌有灶和烟囱,1982 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老鹰崖又名坚固关,历来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之险隘。 清嘉庆二十八年,1918 年 6 月 30 日,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由湖南晃州(今新晃县)入贵州镇远、贵阳、安顺、郎岱,于 7 月 20 日走“夜郎古驿道”,“过老鹰崖、直上十五里”,登上山巅,极目远眺,惊叹:“黔山之峻,无出其右者! ”1918 年,部视学虞新民“由滇入黔道经之,四山围抱,中成巨凹,凹之高周有峰状如鹰,名老鹰崖,自崖下仰瞰,贝凹中众山小递列上衍,攒簇四壁。 自崖外远眺,更见遥峰远嶂并罗齐立,交相掩映……从未见合无数小山渐低凹,凹处更千万峰,绵亘数千里,有如此者! ”
老鹰崖、烽火台、古驿道、松岿寺,四位一体,相辅相成,构成绝妙的历史文化旅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