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流阴洞留云洞郭子章陈鼎龙里县 |
分类: 多彩贵州 |

此次的龙里之行,主要目的是想一览传说中的“五百里观音洞”——莲花山莲花洞,顺带看一看宋美龄在回忆中提到的水桥,但是由于事先做了功课,也不能错过沿途可能遇到风光名胜,从冠山前往莲花洞所在的何家庄,途中要经过的留云洞便是一个早在明代就声名远扬的溶洞。
清人陈鼎在《黔游记》中是按由东向西的顺序记录沿途的各处景点的,在“五百里观音洞”之前的,便是龙里城南一里的留人洞。查阅资料后得知,这个洞又叫留云洞,因郭子章曾在洞口平台上修造雕云阁又名雕云洞,据说林则徐也曾来过。更有意思的是,资料显示在留云洞这个旱洞附近不远处,还有一处或两处出水的山洞,其中一处叫流阴洞,所以这一带可以算是一片溶洞群。
我们从铁龙路南侧钻过铁路涵洞,便来到流阴洞村(附近的水厂却叫留云洞水厂)。还在路上就远远地望到村子附近的山崖上有两处黑黑的凹岩,便猜到那个位置应该有溶洞。沿着唯一的那条水泥路进村,边走边询问,经过最后一户正在磨豆腐的居民不远,便踏上土路。走不多远,就看到一条小溪叮叮咚咚流淌下来,正是从流阴洞中出来的。我们顺着村里修的水泥水渠逆流而上,很容易就找到了流阴洞的洞口,看到有铁水管把洞中的阴河引走,或许是用作自来水。可惜洞口处修了一道水坝,在洞口形成一个水潭,我们只能站在水坝上向里张望,却弄不清这个水洞到底有多深。
看过流阴洞,我们根据资料上的线索继续寻找留云洞。由于视力不好,爬错了一座山又下来,颇费了一番周折。其实留云洞就在流阴洞东北方的另一个凹岩内,地势要更高一些,也有好走的土路直达洞口。如果把准确位置标记在了地图上的话,找起来根本不费事。
留云洞的洞口形状与流阴洞像是一个模子出来的,都是向右扭曲的,或许与这座山的地址构造有关。我们在洞口看到了一只残破的石鼓,可能是雕云阁的遗物,却没找到资料上说的石香炉,怀疑是否被附近村民抬走用作他处了。
留云洞确实不深,如资料上的描述只有五十米左右。但洞厅里的钟乳石却很有意思。有两根从上到下连天接地的,像是两个人勾肩搭背;另有一根较矮的锥形钟乳,从洞内向外看酷似有鼻子有眼的弥勒佛。如果村民知道这道奇景的话,恐怕就会有人跑来上香吧。留云洞洞口处的平台下方,还有两个小小的洞口,也不知里边有多深,或许在雨季也是出水洞吧。
如果仅从自然风貌上来说,流阴洞和留云洞在溶洞众多的贵州确实算不上值得专门前来一游的景致。但这里是一处早有古籍记载的名胜,又有多位名人来过并留下相关诗文,因此可以算是被现代人遗忘的文物景点,希望当地文管会引起重视并将之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龙里县龙山镇(城关镇)流阴洞村周边卫星图(红箭头及红线为本次游览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