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2017-09-23 08:28:54)
标签:

贵阳

九门四阁十三关

小关

鸦关

雅关

分类: 贵阳文史地理风光
  雅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离贵阳外城的北城门(六广门)约五里地。因位于贵阳城北鸦山之侧,本名鸦关、老鸦关。为了与同在一条古驿道上被俗称为大关的凤凰关相区别,也俗称为小关。又由于东南侧的骊珠山也叫文笔峰,又名文笔关。这里被层层褶褶的群山环抱,原本只有一条路可以通行,是古代贵阳通往息烽、遵义、四川方向的川黔驿道必经之地,由于地势险要也是贵阳城北面的门户要塞,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关城的门额上刻有“北门锁钥”四个字,可谓是一将把关、万夫莫入明代弘治年间编印的《贵州图经新志》所记载的“贵阳八景”当中,便有“雅关使节”一景。
  明代周文化有《鸦关》诗:“列戟屯云俯万山,雪垂鸦翅马蹄艰。一为行省冠裳地,便是雄图锁钥关。使者御恩通十部,中郎飞檄走诸蛮。弃繻叱驭无人说,何用长缨过此间。”
  清人鄂尔泰有《过鸦关》诗:“黑石穿云出,盘空似万鸦。千寻真鸟道,七夕有灵槎。树杪日回毂,泉声雷转车。金乌如可借,骑向玉皇家。”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上图为约在1917年拍摄的小关城门外侧景象
  关的关城之上,原有城门楼一座,为一小庙,祀关云长。门洞进深7.2米,宽3.75米,高4.7米,门洞两头门额刻书“北门锁钥”四个楷书大字,落款为“贵州布政使黎培敬和贵州按察使林肇元敬题”,时为清同治十年(1871年)夏。1952年前后,小庙被拆除,关城的门洞从此被农房挤堵,失去了昔日的雄姿。
上图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拍摄的小关旧影

  1983年9月2日,贵阳市政府公布雅关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改哥依稀记得,小时候好像跟家人到过一次“小关城门洞”,后来由于道路的变迁,便搞不清这处古迹的所在了。有时甚至听闻,有不明真相的文物爱好者说它已经不存在了。直到2013年1月1日,改哥从云山国际小区门口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藏在城中村里的雅关。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与六十年代的旧照对比,关城本身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两侧茅草房变成了水泥房而已。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从这个角度与1917年的那幅老照片对比,甚至每一块砖石的形状都还能对应起来。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在门洞内,可以看到两个门轴,说明从前应该有两扇可以开合的门板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两侧各有一个方形的孔洞,应该是用来插顶门杠的。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2015年9月13日,带领同好来此,发现关城外侧已增加了“贵阳古八景”的介绍碑。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关城外侧的“北门锁钥”门额,被旁边的民房遮挡了一半。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此时内侧的“北门锁钥”门额被植物遮挡了。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2016年4月21日,再次故地重游,终于看清了完整的“北门锁钥”门额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但愿这座已经屹立了六百年的古关隘,不要再受到人为的破坏,能够将雄关锁钥的历史记忆继续保存下去。
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小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