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湾四景之南山烟墩
标签:
深圳南山区赤湾文物古迹赤湾烟墩 |
分类: 鹏城访古 |
赤湾烟墩在“赤湾四景”中算是有史可考的历史遗迹,但这个“著名”景点,一直鲜有人知,只是近年来小南山公园加大了建设投入,修好了登山石阶,才成为登山人所熟悉的制高点。
经过少帝墓后,向西走两分钟,就可以来到港湾小区。小区后边隔一条马路就是小南山步道。海拔280米的小南山顶有三个高压线塔,那里是建烽火台的最佳地方。巨大的电线塔下就是当地人说的“小南山烽火台”。
这里立着的文物保护碑上面刻有:“赤湾烟墩筑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是明朝东莞所城最重要的一个烽火台,嘉靖三十年(1551年),东莞所千户万里率军抗击番夷,在此战死。”嘉靖朝廷兴海禁,正式驱逐“佛朗机”(指葡萄牙人),1521年8月爆发了“屯门海战”,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挥水师赶走了屯门的葡萄牙人。此后,赤湾港始从贸易港湾变为了海防前哨,但至明朝灭亡时,西洋船队再也没有侵扰这一带。碑上写的千户万里是与哪个番夷战死的令人生疑。因为《新安县志》《东莞县志》都没有他的名字,也没有相关的抗夷之战记录。网上有一篇《深圳的前世因缘》称,嘉靖三十年(1551年)秋,东莞南头人何亚八入海为盗,勾结西洋海盗商船进攻东莞守御千户所,千户官万里在南山烟墩阻击海盗阵亡。指挥使李茂材率兵增援,才赶走这批海盗。直到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这批海盗。至于何亚八勾结的是哪国海盗,仍未说清楚明白。
据《明清两代广东海防关城与炮台》载,1668年清康熙朝修建南山烟墩,为圆形,土堆成。参考这个说法,这个烟墩初时,也是圆形。说明现在看见的方形烟墩是后修的。烟墩原来的“基因”,基本上就是这个烽火台下的那些基石,上面的青砖应是20世纪修复时的材料。现在来看,赤湾烟墩已修复得有模有样,成为一景。
赤湾烟墩的南北两侧,有两块匾,北面一块是张之浚的“南国一柱”,柳体字,南面一块是何中贤的“两广门户”,颜体字。明万历元年明廷改东莞守御所为新安县。在《东莞县志》中可以查到,何中贤、张之浚二人的名字,他们分别为顺治时和乾隆时这里的县太爷,所以在此留有墨宝,可见当时的地方官员十分重视此防。
前一篇:赤湾四景之宋少帝墓
后一篇:赤湾街景与小南山公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