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2017-04-16 15:54:21)
标签:

贵阳市

观山湖区

世纪城

龙泉苑

白龙洞

分类: 贵阳“非文保”古迹
  为了找到清代“贵阳八景”之一白龙洞,改哥这几年一直在收集相关资料,下面全都贴上来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影印本,第12~13页 “白龙洞”条目,吴经诗名可能被误记为白虎洞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贵州宣慰使司地理之图》,左侧标出了当时的名胜白龙洞。
寻找“贵阳八景”之一的白龙洞

[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点校本,第8页 “白龙洞”条目,附有俞振才和吴经描写白龙洞的诗。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明]嘉靖贵州通志》点校本,第76~77页 “白龙洞”条目,与贵州图经新志》比较略有删减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明]嘉靖 贵州通志》《省城图,左侧也标出了白龙洞。

寻找“贵阳八景”之一的白龙洞


[明]万历贵州通志》《省城图,左侧也标出了白龙洞。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明]谢三秀《鸿雪堂诗集》中有一首《西屯玩氿珠泉因游白龙洞作》,截图自《黔南丛书点校本 第4辑》P10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清]康熙贵州通志卷之五地理山川,“白龙洞条目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清]道光贵阳府志校注本第621页 “十五里屯”条目,提到了附近的“仙人洞”。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1937.03《贵州名胜古迹概说》四、名胜与古迹 “(14)白龙洞”词条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1948《贵州通志 古迹志》“白龙洞”词条,与《贵州图经新志》相同。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1938《贵阳指南》“白龙洞”词条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1968.02 台版《贵州通志第75页,白龙洞”词条,与[清]康熙贵州通志》完全相同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1983.12《贵阳文物》总第5期,有两篇关于白龙洞文章,一篇是唐莫尧先生写的考察纪实,另一篇是一则关于文管会于当年11月18日考察白龙洞的简讯。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简讯中所提到的白龙洞洞顶朱砂题字,与后来的其他资料上记载的“贞(真)姑洞府、宣天宝宫”八个字不同,而是“真寺烈洞、天仙宝宫”,但大体意思相同,或许是口口相传导致的讹误,不知哪一种才符合事实。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1985.06《贵阳市乌当区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119~123页,章正邦《白龙古洞——随市委宣传部组织探洞记》,或许把“贵阳八景”之中的“龙洞钟声”误记成了“二龙钟声”。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1985.08 《贵阳文物志第2辑》第60~61页,唐慕尧《野鸭塘白龙洞》,提到了“龙洞”和“钟声”分别指白龙洞和龙泉寺。该书第62页“文物工作大事记”中提到了贵阳市文化局/贵阳市文管会于1983年10月对白龙洞进行了探洞考察(时间可能有误,指的应该就是11月17日那次)。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1986.03 《贵州省地名志.第三集,溶洞录》第11~17页,“白龙洞”词条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1986.06 《贵阳市乌当区文物稿》第39~40页,章正邦《白龙洞》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1987.03《贵阳市地名手册》第107页,“白龙洞”条目只备注了位于野鸭乡,没有更多信息。

 

1987.09 唐莫尧《黔山摘翠录》第54~56页,《谈贵阳的两个白龙洞》,提到了白龙洞的别名“老鹰洞”,也提到了有人因两幅古地图上标注的位置而误以为白龙洞可能在云贵山(华家松山)一带的疑惑。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1987.12《贵州省志·名胜志 》第18~19 页,“野鸭塘白龙洞”词条,附有洞口的黑白照片。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1988.12《贵阳市乌当区地名志》第229页,“龙泉村民委员会”词条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第230页,“打石沟”词条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第232~233页,“白龙洞”词条,洞口位置和洞内走向都描述得比较详细,像是经过实地测量的准确结果。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1993.12 《贵阳市志文物志》 第33~34页,“白龙洞”词条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1994唐莫尧《黔山访胜纪行》相关页面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1996 何静梧《贵阳历史研究》第422~424页,“白龙洞”词条(原载1983.12《贵阳文物》第五期),文中提到了离珍珠泉两华里外的那个“仙人洞”,并且说
“仙人洞”中的水流经龙泉寺前桥下,说明这个“仙人洞”应该是小湾河一条支流的源头,改哥猜测它应该在现在的世纪城乾山公园一带。从作者语气可知,龙泉寺、仙人洞到1983年仍是存在的。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2000 章正邦《乌当文物文史一瞥》第13~15页,《白龙洞》(内容与作者刊于《贵阳市乌当区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的文章大同小异)


2000.11 唐莫尧《贵州文史论考》第120~122页,《谈贵阳的两个白龙洞》(内容与作者刊于《黔山摘翠录》的文章相同)

 

2002.12 《金阳 历史民族山水》第104~108页,《疑是白龙吐玉珠》,附有洞口的彩色照片。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范同寿为本书的作的序里也提到了白龙洞。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2010.12《贵州名胜志 研究》95~96页,显然作者是把贵阳的两个白龙洞混为一谈了。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2011.04《贵阳地名故事 3》第452~455页,赵修朝《世纪城里几多龙》有一段提到:

  龙泉村原有7个自然村,村委会设在仡佬寨,仡佬寨南面的一个自然村叫做对门坡,西北方向有三个自然村,分别叫做花鱼井、毛狗田和长寨,东北角有个自然村叫回水屯,东南角有个自然村叫打石沟。龙泉村原属乌当区野鸭乡管辖,从2000年起划归金阳新区。龙泉村原是一个田土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山清水秀、经济富庶的村子。从2002年下半年起,世纪金源集团开始征拨龙泉村的土地开发世纪城,到现在为止,全村已有近5000亩土地被金源集团征用,失地农民达2000多人。原来的7个自然村当中仡佬寨、对门坡、毛狗田、长寨、花鱼井这5个自然村现已不复存在,回水屯现在只剩下十几户人家了。目前只剩下打石沟这一个自然村的寨子尚未被征拨,但这个自然村的田土大部分已被征用。打石沟境内原有一个叫做白龙洞的游览景点,而今已埋没在世纪城龙泉苑的高楼大厦下面去了仡佬寨附近的珍珠泉,现在也变成抽水站了。


2012.09《贵阳地名故事 4》第376~380页,赵修朝《白龙洞和珍珠泉》,内容同贵阳网《白龙洞钟声不在 珍珠泉泽殷后人》:

    因为贵阳世纪城大量征拨土地,原乌当区野鸭乡现金阳街道办事处所辖龙泉村的七个自然村,如今有五个已经消失了,回水屯这个自然村只剩下十几户人家了,唯有打石沟这一个自然村寨暂时基本保持原貌,但这个自然村的田土大部分已被征用,原来位于打石沟境内的白龙洞也就不复存在了。

    贵阳地区溶洞较多,单是名字叫做“白龙洞”的,我所知道的就有三个。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南郊公园的白龙洞,它近在城边,开发配套良好,且位于公园里面,贵阳市民大多都曾经到此一游,外地不少游客也曾在此一饱眼福。因此,很多人都知道它。但它被发现至今只有几十年历史,与另外两个白龙洞相比,简直太年轻了。另外两个白龙洞,一个位于红枫湖景区,早在三百多年前,《徐霞客游记》里就提到过它,现已辟为旅游景点。还有一个名气更大的同样老资格的白龙洞,洞口位于龙泉村打石沟自然村西北角一华里多远的岩上坡与竹林大坡之间的凹地。明代《贵州图经》所载:“白龙洞在司城西北部”,清代《贵阳府志》所说:“在城西北二十里有白龙洞”,说的就是它。

    这个白龙洞,是个地下溶洞。据有关资料记载,洞口高两米左右,洞里面有七个“厅”,第三厅顶部,从前写有“贞姑洞府仙天宝宫”八个大字,后来字迹模糊得早已不可辨认了。白龙洞里有形形色色、惟妙惟肖的钟乳石。(乾隆)《贵州通志》上说,此洞“岩石玲珑,备极灵异,入数十丈渐幽暗,非秉烛不得前,中有潭水,驾竹而渡,石笋数茎,扣之铿然若钟声”。因此,从前人们称这个景点为“龙洞钟声”,为清代贵阳八景之一景。白龙洞长数百米,洞内有一条阴河,即(乾隆)《贵州通志》所谓“潭水”。明朝监察御史俞振才描写洞中阴河的诗说:“仙桥斜挂玉虹影,广寒夜浴蟾宫娥。”他描写洞内景致的诗句是:“凿破层岩千丈雪,玲珑百叠营瑶台。”由此不难想象,从前的白龙洞还是很有看头的。后来由于泥土淤塞,洞内景观有的已为泥沙掩埋,有些地方已经堵塞不通了。

    1983年,贵阳市委宣传部曾组织有关人士进洞考察,据说走了不多远,就走不通了。当时就有人建议开发,但不知什么原因,迟迟未能付诸实施。2011年3月17日,《贵阳日报》登出包括龙洞钟声在内的清代贵阳八景“名单”,说是市文化局与该报传媒集团共同发起“贵阳历史八景恢复征集民意”活动,请市民们献策献计出点子。这对于其他景点的恢复建设,的确不失为福音。但对于龙洞钟声这一景点来说,无疑是正月十五贴门神——为时晚矣。前些天,我去龙泉村采访,向打石沟村民打听白龙洞的所在,他们不无惋惜地说:“已经压在世纪城的大楼底下了。”我问原来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他们指着几栋刚刚竣工的商住楼说:“就在那儿。”我按照村民们指点的位置走近察看,那地方属于世纪城的龙泉苑。

    

改哥根据目前已收集到的资料,大致梳理出以下关于白龙洞的时间线:
  早在明代白龙洞就已成为名胜,到了清初名声更胜,位列“贵阳八景”之一,后逐渐被世人遗忘;
       1983年7月18日,唐莫尧在《贵阳晚报》发文提出寻找白龙洞;
  1983年7月下旬,何静梧在覃雨甘指点下前往白龙洞考察,说明覃雨甘之前已经实地考察过,并且曾在《贵阳晚报》发文介绍白龙洞
  1983年11月17日(或18日),市委宣传部组织市文管会、市园林局、市政府办公室、乌当区文化馆及野鸭公社的十多人进行过一次探洞,参与者有唐莫尧(唐慕尧)、章正邦等,其中有几位轻人曾驾着汽车内胎探寻阴河尽头。此时的白龙洞内已经有些淤塞,某些岔洞的入口可能已经被堵住,因此观察到的面貌与古籍上的不太一致。此后白龙洞一直未进行过开发;
  2002年之前的某个时候,贵阳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的一行人先后参观了珍珠泉与白龙洞。陪同的乡干部提到,前些年有几位乌当区的年轻人曾驾着汽车内胎探寻阴河尽头未果(或许指的就是1983年那次);
  大概2006年,包括史地爱好者小李在内的5人曾进入白龙洞,游览了阴河之前的三个洞厅,看到了大概七八根石笋。据小李描述阴河对岸有个略高的洞口;
  大概2007年修世纪城的时候,白龙洞消失,并且文物部门对此并不知情;
  2011年左右,赵修朝前往世纪城寻找白龙洞,被打石沟村的老村民告知白龙洞被压在世纪城龙泉苑下面了;
  2011年3月17日,《贵阳日报》发文《清代“贵阳八景”今何在》,称"龙洞钟声"现状为“洞已完全消失。
  2012年,改哥在《贵阳地名故事》上读到关于白龙洞文章,且不相信白龙洞已消失,开始搜集与白龙洞相关的资料;
  2016年,改哥几次前去世纪城寻访白龙洞均未果,先后排除了洞口位于西部明珠塔附近或锦绣公园内的可能;
  2016年12月13日,改哥联系到史地爱好者小李,通过小李的回忆在卫星地图上推测出白龙洞洞口的位置;
  2017年3月20日,小李前往世纪城龙泉苑4栋与5栋间的地下车库,在之前与改哥共同推测出的洞口位置附近,发现一扇人防工程的铁门,因此怀疑白龙洞已被改造为防空洞;
  2017年4月19日,改哥前往世纪城龙泉苑4、5、6栋地下室仔细查看了所有的防空避难室,依然没有找到洞口;
  2017年4月26日,《贵州都市报》刊登一篇关于改哥寻找白龙洞的报道;

  2018年2月24日,改哥前往世纪城乾山公园寻找资料上所说的白龙洞附近那个仙人洞未果。

 

 

龙泉村白龙洞所在位置周边历年卫星照片(左上角为拍摄日期):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关于贵阳白龙洞的资料一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