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 梯青塔湿地公园

标签:
清镇市梯青塔湿地公园千园之城贵阳 |
分类: “千园之城”贵阳 |

这里原本是一座污水处理厂,清镇的东门河在这里分岔成了几条蜿蜒的小河沟。和白云区的曹关湿地公园类似,这种地方比较适合改造成湿地公园。事实也说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园内有白鹭和其他野生鸟类出没。

除了用石板和鹅卵石铺成的步道,园内还有一条三百米长的健身绿道,就是现在很多公园都有的那种彩色柏油路。

河沟上的多处跳墩,都是用天然的巨型石块堆成的,而不是常见的规则状水泥墩。这种宽敞版的”百步桥“虽然平坦好走不会让人感到害怕,但是石块与石块之间的过水量很小,万一遇到涨水时怎么办呢?肯定会被淹没的啊。

路边种了很多这种高达四五米的植物,叶子像金边吊兰一样中间绿两侧黄,开的花有点像高粱,莫非也是禾本科植物?

公园内有几座样式不同的小亭子,两河交汇处的叫”合亭“,”一亭“的名称则不明白是何用意。




公园的尽头在三条小河沟汇合后再次与猫跳河交汇的半岛处。向北望去可见猫跳河平静地流向远方。这里与时光贵州小镇后面的河滩,其实只隔了一座山头,如果能划船下去的话应该要不了多久。

各处河滩上都有人在垂钓

游览完湿地公园后返回大门附近,这才终于看到了藏身于滨河蓝岸小区几栋住宅楼之间的梯青塔。

可能是由于有旁边的高楼参照,这座塔现在并没有资料上所记载的高耸入云的感觉。梯青塔修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由曾任云南巡抚的清镇人张日晸捐资修建,曾为清镇古八景之一的“塔耸青云”。塔分七级,高21米,呈梯形垒砌,四周青山环绕,故名”梯青“。塔基占地20余平方米,西侧的二级塔壁上有清镇县令李隆萼题写的“梯青”两字。

早在2003年,梯青塔就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在去年第7批市文保公布之前,它也一直是清镇唯一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梯青塔桥头不远处的路边,曾有一口石板围砌成的翻花井,呈长方形,长约2米,宽约1米多。据《清镇县志稿》记载,该井名为翻花井“在城西里许,水出井底,沸沸如跳珠,无间昏旦。水冽而甘,为城内外诸井冠。”昔日的翻花井是河两岸村庄的主要饮用水源,但是随着房屋的逐渐密集和土地的金贵,曾经养育了数代先民的翻花井终于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梯青塔的捐资者张日晸,是清镇迄今为止出现过的最大的官员。张日晸,又名暄,字东升,号晓瞻,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月初六出生于清镇县城。少时家贫,仅靠母亲支氏以一亩荒园为生,墙内有梨树杏树各一,花开时就将果实预先卖给别人作为灯火费。为使其成才,母亲常年在一盏油灯下边纺棉花边教日晸兄弟读书。日后,张日晸在其自画的《篝灯课子图》题诗中回忆当年情形曾亲切而又心酸地写道:“传家旧有书盈簏,篝灯母自呼儿读。手中擘絮口授书,书声机声相往复。三更腷膊啼邻鸡,窗隙生风摇焰绿。”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考中进士,御试第一。入翰林院,散官一等,授编修,参与撰写《大清一统志》。道光元年(1821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三十年间,先后任顺天府(今北京市)乡试同考官,湖南、河南乡试正考官,四川叙永府、成都府知府,四川建昌道(今西昌)巡道,浙江盐运使,湖北、四川按察使,四川、河南布政使,云南巡抚等职。道光三十七年(1857年)病逝于云南巡抚任上。

紧邻”梯青“二字左侧的一面塔壁上,也镶嵌着一块差不多大小的石板,远看上面好像并无文字,据说刻有张日晸撰文并书写的《新建梯青塔碑记》。

后一篇:再访珍珠泉及锦绣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