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月亮洞石器时代遗址

标签:
贵阳文史地理月亮洞观山湖古人类遗址 |
分类: 贵阳“非文保”古迹 |
贵阳市观山湖区(原金阳新区)的城区中心有一片生态环境很不错的绿地,它就是借鉴纽约中央公园规划而成的观山湖公园,行政区以湖得名,而这个湖的名称又源自湖滨的“观山”。“观山”本写作官山,是由于附近有一座屯堡名为杨官屯。金关屯与杨官屯的地名后来演变为金关与阳关,它们之间较为平缓的丘陵地带从上世纪末逐步开发为贵阳市的新城区——金阳新区。所以不论是“金阳”还是后来改为“观山湖”,这片新区的名称始终带有独特的军屯文化印记。
在观山湖区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也许并不知道观山湖公园内有一片李家大坟(李嗣邺家族墓群)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古墓。如果我说这座公园里还有着史前文明遗迹,恐怕就更让人吃惊了。这是一处万年前的原始人所居住过的山洞,因为洞口外月牙形的崖壁而得名月亮洞。
手上仅有的相关资料,是《金阳史前文化探秘》一书上的简短介绍,包括一幅不甚清晰的位置照片和一幅并不精确的老地图(下图标示9处)。而我正是凭借照片上观山湖大桥的相对距离与角度,判断出这个山洞的具体位置。五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到位于观山湖区的会展中心参观完充满未来科幻气息的数博会展览,就顺路来到观山湖公园寻找这处遗址。
其实这个月亮洞与会展中心的直线距离仅有几百米,先后来到这两个地方,仿佛从未来一下子又穿越到了过去。
之前已经从照片上判断出,月亮洞应该就位于观山湖东北角的第二个湖汊南岸。所以这次就是从这里开始寻找的。
公园的主干道边,有两条木栈道各自通向这片湖汊南北两岸的一座钓鱼台。
过了钓鱼台,再往前就只有泥土小径了。恰逢降雨,走起来很是湿滑。
初夏时节,草木繁茂,想要凭肉眼搜索树丛后并不大的洞口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好在有人做了一项颇有“此地无银三百两"意味的保护措施,让我更加容易寻觅到目的地。也不知是观山湖公园还是文物部门,在小路旁的山崖下围起一道绿色铁丝网。这里既不是公园的范围边界,附近也没有什么单位,不想让游人闯入,肯定是有玄机的。
果不其然,从铁丝网缺口靠近山崖就看到了一条人工凿出的泥土阶梯通往山腰。再向上没几步,如我所料就看到了高悬在一片月牙形岩壁上的三角形洞口。
阶梯的尽头,是一片左右约有二十米宽的狭长平台。
得益于倒悬的崖壁,即便是下雨天,地面依然很干燥,怪不得原始人会选择这里定居。
洞口离平台超过两米高度,虽然石壁上有些可以落脚的凸出部,我试了一下穿着硬底的鞋子很难爬上去,这还真是躲避毒蛇猛兽的好处所。赤脚行走的原始人臂力和弹跳力比较发达,进进出出应该会容易得多。
这个洞并不深,进入洞口内五米,主洞就往左拐,再深入约五米,就只能勾腰驼背地前行了。匍匐前进最多能进去十五米远,再往内就很狭窄。
比较奇怪的是,洞内深处堆积了大量的石块,从颜色上看不像是从洞壁脱落下来的,应该是被人从洞外带进去的。不知这些是原始人捡来做石器的原材料,还是考古队进行发掘过后为了保护现场采取的掩埋措施。
从洞内向外望,被树林遮挡了视线,看不到山脚下的湖汊。原始人如果住在这里还是比较隐蔽的。
主洞往左拐处的右边。还有一个比较浅的支洞,洞的直径只能容纳一条狗钻进去,原始人应该也不会进去的吧。
以下是从此处发掘出的石器和动物骸骨照片。
之前常常走访贵阳各处的文物古迹,也没有想到过会来探寻史前人类的遗迹。还是从同一本书上了解到,金阳的碧海花园将军山以及朱昌镇茶饭村银子山,也存在着史前文化遗迹,可惜都已经被开发性的破坏掉了。而这两处地方我都曾经路过,却根本想不到附近还有史前文化遗存。可见就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地方,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东西有待于去发现。
在地图上标出月亮洞的位置,是为了便于热爱自然历史的爱好者前去探索。有意前往的朋友,一定要记住请勿破坏洞穴原貌或者在洞内乱扔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