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 观音洞
标签:
贵阳南明区纱帽山文史地理观音洞 |
分类: 贵阳文史地理风光 |
观音洞位于贵阳市南明区青年路,坐落于纱帽山西北面一座矮山的西麓。因前人将之附会为陈鼎的《黔游记》里那个五百里长可通都匀的“观音洞”而闻名,民国时期官方还组织过清理和探索活动,附属的庙宇解放后曾作为某个单位的仓库因而保留了下来。记得小时候去观音洞,只是在天然溶洞附近搭起来的一间小庙,现在再去看俨然已变成一座宏大的尼庵,新修了很多殿宇,按寺内人员的原话,这里的菩萨种类比黔灵山弘福寺都还要多。

八三年观音洞就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这次进去转了一圈之后,感觉除了洞口左侧那篇《黔游记》摩崖和屋檐下几个锈迹斑斑的铁钟,不知有什么建筑还值得当作文物保护的了。








之所以叫观音洞,是因为山上有一个天然的溶洞。洞口附近有一些摩崖石刻。

下图就是陈鼎写的观音洞游记,看起来好像很新,虽然内容是一样的,但是不知道还是不是原先那块摩崖

《黔游记》称:“观音洞,深五百余里。从洞中行,秉七日炬,可达都匀境。从来少人穷其穴者,明有直指方君曾尽游焉。余有好奇之癖,因具十日炬,裹一旬粮而入。初数里甚宏敞,愈入愈窄,止可容一身。若是者十余里,乃后愈窄,侧身以行者三里。三里之外,则可驰五马驾高轩矣。中有亭台殿阁、人物花鸟之景,皆碧乳融成者也。至七十里,举炬四照,则无涯矣。因循石壁以行,壁之畔有泉一泓,甘香如醴。泉之畔有铜釜一,可容十升。壁上有题句云:‘隆庆三年,钱塘方绍宗于此煮泉。’笔墨淋漓,字画遒劲,大可爱,是盖直指公所书也。余亦续题云:‘康熙十年,江阴人陈鼎亦于此煮泉。’行十余里,则不复旷荡矣。竟行九日半,始得达后口,乃都匀府之东尽境穵麻地方。再五里,即苗僰中矣。”

洞内的钟乳石不多,倒是有个凹陷比较像头发金光的观音菩萨立像.溶洞只开放了上面两层,中层有一个楼梯通往更底下一层,但不知为何要用一道铁门把这个楼梯锁上,仿佛藏得有什么秘密。按照资料记录,这个洞并不太深,在民国期间挖掘清理过,根本没有任何洞室通向都匀方向,更别说虚无缥缈的五百里长了。但在贵阳附近至今仍没有找到那个真正的五百里观音洞,之前我还对这个话题关注过一段时间,据说龙里的莲花洞好像最符合描述。很多人研究后甚至得出一个结论——陈鼎就是个大骗子,根本不存在这回事,所以后人当然找不到咯!

贵阳这个观音洞,中层洞厅尽头有一个蓄水池





千手观音殿确实比较宏伟,大殿一楼门口只看得见观音的脚部,整个塑像大概有四层楼高吧

在千手观音殿前,可以看到西南方的南岳山(长连寿山)

向西看是拥挤的贵阳市中心

在千手观音殿和最高山头之间的山垭上,还建了一座财神殿

千手观音殿至少有七层吧,下面的平台基座就是三层,上层建筑又有四层

发现千手观音殿和财神殿屋檐下的红灯笼,都是旺旺的广告呵呵



作为一个要收入场券(不是香火券,香火要另买)的宗教场所,感觉观音洞没太多看头。不过在千手观音殿前的平台上视野还不错,如果向北面远眺,可以望见东山的栖霞寺和水口山上的仙人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