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峰巅”,最后的消费狂欢?

标签:
财经时评 |
文/杨国英
消费的激流,在负债礁石阻隔之下,开始回旋和内卷。
今年的双11,单纯看数据,依旧欢畅无限:
天猫总交易额,4982亿;
京东总交易额,2715亿;
……
数据,是蛊惑人心的!
单纯看数据,今年双11的电商平台,天猫、京东、以及拼多多和苏宁,总交易额的增长速度,都创下了近两三年的新高。
但是,现实世界的消费,真的如此强劲吗?
显然是存疑的!
电商平台的总交易额,仍然年年攀升,表面上是欢畅无限,其实,也着实不容易,全靠线下巨额投入支撑。
这几年,阿里在线下布了大网,银泰百货、大润发、天猫小店、盒马鲜生等,京东也是紧随其后,拿下了五星电器,布局了京东小店、,京东7FRESH等。
如果没有上述线下零售的引流支撑,没有将上述线下渠道的交易额部分计入,其实,这些电商平台的总交易规模,已经触及天花板了,双11的数据也早已进入停滞状态了。
消费已经进入存量博弈。
如果电商平台还要保持增长,那么,只能通过线下的扩张,如果要保持高速增长,那么,就必须持续大手笔往线下砸线。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电商平台不厉害了,而是说,整个社会的消费潜力,其实已经进入临界点了。
没有人不想消费,消费是一种自我满足,但是,当负债多了,消费就不是自我满足了,或者说,在短暂的自我满足之后,就被一个绳索套住了脖子。
看下面三组数据:
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
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
(10年时间,收入增幅121%)
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万亿元;
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万亿元;
(10年时间,消费增幅166%)
2010年,我国住户部门金融负债余额11万亿元;
2019年,我国住户部门金融负债余额55万亿元;
(10年时间,负债增幅400%)
这就是消费增长的现实逻辑!
这也是消费潜力的弱化真相!
“消费增长速度”大于“收入增长速度”,而“负债增长速度”又远远大于“消费增长速度”,这意味着什么?
赚钱的速度,比不上花钱的速度,若要继续花钱,就必须继续加大负债——不增长负债,拉动消费就无从谈起。
担忧的是,今天,我们的居民负债/GDP,已经高达55%以上,居民负债再高速增长的话,不仅对金融系统有风险,而且,对于消费本身,就是寅吃卯粮,可卯粮吃完之后,又有什么可吃呢。
任何一个社会,过度推崇消费主义,都是不健康的。
任何一个家庭,经常是收入少、支出多,肯定是不正常的。
所以,最近的美国大选、尤其是大选背后的社会撕裂,是值得好好研究的——美国今天的社会撕裂,从其阶层收入、消费和金融等多维视角看,演化到今天,其实是必然的。
说到美国大选,我昨天与朋友打了个赌,不论特朗普靠不靠谱,他最终仍存在较大的翻盘概率,因为,他比拜登更了解真实的美国底层社会,也更愿意响应底层社会的诉求。
多关注一些民生,大变局时代,已经在给我们预警。
对于消费,还记得吗?
10月24日,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在外滩论坛演讲时说,“防止金融科技诱导过度金融消费”,她的演讲,与马云同一天,并且恰恰在马云演讲后不久。
当然,房贷是居民负债的大头,高达46.7%,所以,今年对房地产持续的政策扼制,也就不意外了吧。
所以,双11,今年是“峰巅”,但明年肯定不是,毕竟,线下的渗透空间,也是有限的,政策也不会任其无限下去。
所以,还是多一些个人奋斗,少一些非理性消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