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应用”何时能有国民担当?

标签:
财经 |
https://u.thsi.cn/outer/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108849022/641
腾讯的国民应用,让国民操碎了心。
近日,有记者调查发现,网络黑产的上下游分工日趋明确、专业:上游负责引流给下游,下游则通过诈骗等方式进行变现。
微信、QQ两大国民社交应用,一直以来都是黑产的重灾区。由于互联网交易平台流程严谨、难给骗子可乘之机,微信和QQ往往扮演着诈骗落地、后期变现的关键角色。
在交易线上化普及、而黑产日趋强调专业分工的今天,国民应用疏于平台治理,已经极其不合时宜。
01
比如,同样也是近日,就有一篇扒皮在闲鱼诈骗财物的黑产人员身份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反响,这篇题为《我用九天时间,深挖一条闲鱼诈骗黑色产业链》刷屏文章,显示了一桩骗局的来龙去脉:网友想在闲鱼上买一台无人机,却被骗子诱导进行QQ交易,在QQ里点击了骗子发来的假冒闲鱼链接,最终被骗走三千块。
骗子在QQ上诱导交易对象、提供假冒的交易链接,这样的骗局,其实早已是屡见不鲜。只不过,由于骗子们处心积虑、跨平台作案,已经到了让正规交易平台躺枪、但又鞭长莫及的地步。
诈骗作为古往今来的社会毒瘤,人人深恶痛绝,但骗子总能“与时俱进”、创造出各种变体。至于刷屏文章揭露的这桩骗局,不少网友都认为,闲鱼用户被骗,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必要的警惕性,脱离平台进行交易。
https://u.thsi.cn/outer/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108848488/641
但如果我们继续深挖一层,该闲鱼用户之所以缺少警惕,大概也是在潜意识里,轻信了QQ作为“大平台”的信誉背书。因此对于腾讯来说,让用户点击来路不明的外链,腾讯是有失察之责的——闲鱼作为二手交易领域的头部平台,腾讯但凡有所留意,也不至于难以辨别外链的真假吧。
02
QQ、微信这种国民级的社交应用,平台治理不好,就是一个让用户防不胜防的黑洞。
闲鱼的案例也在警示:腾讯需要封堵这样的治理黑洞、信用“黑洞”,否则,在交易线上化向各行业普及的今天,腾讯的不作为,将抵消掉整个互联网行业为平台治理所做的努力!
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看到,对QQ、微信上的黑产横行,之前是更多只是用户诟病,而这次,闲鱼平台也站出来喊话腾讯。
https://u.thsi.cn/outer/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108847008/641
闲鱼代用户喊话腾讯,是有“背景”的——不仅有线上交易普及化的这层时代背景,也有安全投入这层背景。
事实上,作为这次事件的相关方,同时也是二手电商的头部平台,闲鱼一直致力于用户交易安全的保护。熟悉闲鱼平台的用户都知道,在闲鱼平台上,无论是对买家还是对卖家,对用户的安全提醒无处不在,其中就包括QQ、微信平台上的外链。
https://u.thsi.cn/outer/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108846078/641
在刷屏文章的案例中,骗子诱导买家进行QQ交易,借此实施诈骗。但事实上,用户在闲鱼平台上交易,并没有交易成本,闲鱼不但不收交易服务等费用,甚至,每年在交易安全上的补贴,就有10亿元。
作为二手电商平台,闲鱼有一套基于实名认证和芝麻信用建立起来的信用机制。平台内的聊天记录、商品实拍,均可以成为用户维权的证据,而日常信用好、芝麻信用分足够高的用户,则可以在用户的维权中参与投票。
反观腾讯,其在平台治理上的不作为之所以广受诟病,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对待危险外链的敷衍。比如,微信对很多外链是封杀的,很显然,微信本来是有能力识别一些分享链接的,但微信的封杀,一方面并不是完全基于外链的危险性,也可能是基于平台利益,另一方面,这种做法最终让用户复制再打开浏览器读取一些危险链接,从而让骗子肆无忌惮。
回到之前的刷屏文章,对诈骗事件进行深度揭露的网络记者,其行为让网友拍手称快。而网络安全不仅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互联网平台更无法置身事外,更何况是微信、QQ这样的国民级应用。
03
腾讯的国民应用,让国民操碎了心。
从被骗用户常年不断的诟病,到躺枪的闲鱼平台站出来喊话,天下苦腾讯之不作为,久矣。
https://u.thsi.cn/outer/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108847234/641
上个月,最高法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2016年至2018年全国法院审理的网络犯罪案件进行了分析。从最高法的报告可以看到,网络犯罪的案件数量,2017年和2018年两年同比增长幅度分别高达32%和50%以上,而微信和QQ两大应用,则是网络诈骗案件中涉及到的主要工具:
最高法报告显示,2016年至2018年,网络诈骗案件被告人主要利用的虚拟犯罪工具为微信、QQ,占比分别为42.21%、35.23%。也就是说,77%以上的网络诈骗案件,都涉及到了微信和QQ两大应用。
https://u.thsi.cn/outer/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108848066/641
而一路直线上扬的微信,已经成为2018年网络诈骗犯罪分子使用较为频繁的工具。
QQ二十年,黑产从未缺席,而如今,微信接棒QQ的社交一哥地位之后,显然给了网络诈骗更大的空间。如今微信的生态日渐繁杂,已经直逼当年的QQ,而微信的用户关系在陌生人、半熟人的属性上,其危险性也更甚于QQ。
事实上,微信和QQ,不是简单的跷跷板效应。一方面,2018年,这两大应用已经被牵涉到了近90%的网络诈骗案件,创下历史之最。另一方面,微信和QQ同出一源,不作为的腾讯,实际上是把一个巨大的社会包袱甩给了国民,也甩给了整个互联网行业。
近几年,从游戏业务到社交应用,从创新能力到战略布局,腾讯一方面屡屡深陷道德困境,或在价值创造上饱受争议,一方面越发强调价值观。但如今看来,腾讯的“缺什么,就补什么”,越来越像文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