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给个“馒头”也难解多元化之殇!#国英观察#

标签:
财经 |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380359883/641
“馒头直聘”你听说过吗?99%的人要说NO。当然,这是美团的新业务,目前还处于“内测”阶段,你不知道实属正常。
但你很快就要“被知道”了,因为美团的APP已经开始給它导流。只要你是美团的重度用户,你甚至不用去下载应用本身或打开小程序就能看到。就连美团官方都透露了,馒头直聘离上线并不远,美团自我主张的“无边界”家族又要增添新丁。
继团购,外卖,共享单车,生鲜,共享充电宝之后,美团又发掘了招聘这一业态,商业布局的横向“拉扯”,幅度越来越夸张。与此同时,每个业态的纵向 “韧性”堪忧。
01
“馒头直聘”是美团在“无边界”上的第N次尝试。前面几次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摩拜、网约车、生鲜……把资本市场想象空间扩大的同时,也把财务的窟窿捅破了天。
这次的“无边界”有点不同,因为这是从平台头部的生活服务板块开始的,跨界 “交流”的内容甚至跨越了商品的属性,来到了八竿子打不着的招聘。意识到C端用户在贡献流量增量上的筋疲力尽,美团暂且把镰刀架在了B端用户的脖子上。
“馒头”热了,但好不好吃是另一码事。这本质上是美团又一个在自我矛盾的战略推进下的产物。
馒头直聘,如果仅仅是赋能B端,也许略有那么一点小意义,但意义也不大。招聘行业的核心是优化C端用户的体验,而赋能美团B端,这本质上就存有天然的悖论。而如果馒头直聘被打造成开放平台,又会进入“无边界战略”的误区。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380418344/641
而生活服务领域的无边界如何定义?照搬电商行业的做法能成吗?诚然如我们所见,有些非标准的生活服务,使用这样的体系并不适合。何况,招聘行业本身不属于生活服务领域。
这就相当于美团又玩了一次“强行嫁接”,试图把底层商户和C端用户之前从未发掘过的需求进行拼图,以图用自己的平台优势辅助完成牵线搭桥的任务。但美团忘了自己不是智联,不是BOSS,甚至也不是58同城和赶集网,想要设计出一款能精准搭配企业人资需求和老百姓的就业需要,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或许不是随随便便做一个堆砌流量的平台可以做到的。
即便把招聘纳入生活服务领域,那么“无边界”的生活服务需要怎样与之契合?首先要达到这样的能力:打通人才入学、毕业、求职、培训、跳槽,形成产品服务闭环,提供三方交流机制。而美团既有的生活服务内容目前恐怕都做不到“产品服务闭环”这一点,何谈这样的能力?
再者,馒头直聘推出后,无论在B端还是C端发力都有着天然的痛点。
对于B端的受众来说,打着免费发布招聘广告的噱头,实际上是为了招揽商家,维持平台在合作关系中的话语权,甚者是促成美团的广告位销售,最终,商家得不到合适的人才资源,反而被美团用作了BC端导流的工具,获取了大量的用户信息。这种生态上的“伪聚合”可能会让人难以接受。
而TO C端的矛盾更为直接,在线招聘服务是一个复杂的业务板块,如果独立出来运营,人资、运营成本怎么办?对美团本来就弱不禁风的财务状况会形成多大拖累?在B端流量不及智联,58同城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C端获客成本飙升。如何去解决?再烧钱,再补贴?凭美团的财务状况,都已不再现实。
02
把视线转回美团的多元化布局上,这样的“无边界”战略蕴含的问题更为复杂。设想中的“全场景”消费模式却几乎在各业态的推进下心猿意马。而为了尽快达成“全场景”,每一个场景似乎都是进退维谷。
美团的Q2收入中,餐饮外卖收入贡献了56.6%,达到128.45亿元,同比增长44.2%,而同期,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当季收入(饿了么为主)同比收入增长却是137%,足足比美团高出近93个百分点。在行业爆发式增长之时,美团选择的战略是牺牲规模,提高毛利。
但增厚利润的代价是什么呢?“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似乎左右了美团的做法,美团从商家收取的抽成不断跳涨,从最早的18%跳到22%、25%,现在部分地区达到26%,对骑手的奖励也在有意无意地削减。从B端吸血来创造C端的增量,似乎成了美团的惯用做法。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380435132/641
而最大“败笔”摩拜单车3月起宣布全面撤出海外市场,人员、折旧方面的成本大幅缩减。去年一整年,摩拜就贡献了人民币45.5亿元的亏损,占比达总亏损的41%。而收入仅仅占2.3%。从摩拜的使用频次来看,收集更多基于位置服务数据并扩大其他服务品类的交叉销售机遇,用来扩大用户的消费场景这一设想根本没有实现。反而糟糕的运维能力导致美团难以消化庞大的前期支出。
而美团在网约车领域推出“聚合模式”,本质是变身为中介,短时间内压缩了司机等成本,长远来看,下一轮恶性竞争行将到来。这场战争,又是一场现金流上的“论持久战”。
生鲜新零售板块,美团以同样“烧钱”的前置仓和外卖的双重模式,进入“卖菜市场”,但发现自营并不是想象中那么轻松时,也不得不转向了“菜场代运营”,在盒马、苏鲜生、每日优鲜的眼皮子底下低调行事。
03
美团想要达成“全场景”,愿想总是美好的,但现实的骨感在各业态的焦头烂额上表现得入木三分。,缺乏研发投入,缺乏资源壁垒,缺乏流量二次转化和分发能力……这些都限制了美团的“无边界”究竟能打通到商业的哪一层次。这样的边界不是衣食住行行业的边界,而是核心能力的边界,而美团的核心能力远远还不够。
为了向外界证明自己是一个“food+”超级平台,美团已经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代价的背后,是美团对自己的定位不足。美团的核心能力,目前只能勉力支撑团购外卖,而这还是在开源节流、牺牲B端利益的基础上,并非数字化之功,这也意味着来自饿了么的压迫感会越来越强。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380474465/641
除此之外的每个业态,美团都将自己拖进了与对手无止境的纠缠中,与之一同而来的就是每个业务如何实现盈利和存续的问题。除了看起来貌似“大而不倒”,实际上没有多少含金量。甚至在各业态以邻为壑,互相制约了进一步发展。
互联网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为了进一步增长,要么纵深发展,要么横向拓展。美团似乎对横向拓展策略矢志不渝,但却没有好好静下心来研究纵向发展的奥秘。横向的成功要依赖于创新。这样的创新,一定是异于现行,定义未来发展趋势的。美团的“馒头直聘”是一纸创新吗?多半是美团把B端剩余流量冷饭热炒的一厢情愿罢了。
美团,给个“馒头”也难解多元化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