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时刻,央行行长已经准备好了!
标签:
时评财经 |
文/杨国英
路有阻隔,但脚步不能停息。
在这个全球震荡不宁、众声喧哗的5月,瞭望未来大局、感知未来大势,还有什么比金融口主政官员对外释放的信息,更为值得关注的呢。
6月2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亮相《新闻联播》,强调“中美经贸摩擦对资本市场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程度是可控的。我国资本市场的韧性在增强,抗风险能力在提高”。
注:在易主席对A股表态之后,股市依然下跌,但是,在中美经贸摩擦极可能进一步加剧、乃至全面失控之际,易主席释放出的政策信号超级重要——A股的底部空间,应该会存在一个防止失控的“政策底”,在极限时刻真正到来时,政策不会允许A股发生疯狂的踩踏,这个底部,我认为在2600点一线,探底不会超过2500点。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9273912671/641" STYLE="display: block; clear: both; max-width: 640px; margin: 0px auto;" ALT="极限时刻,央行行长已经准备好了!" TITLE="极限时刻,央行行长已经准备好了!" />
众人悲观时,我们有必要乐观。也许有人认为,市场一旦集体性悲观,政策也无可奈何。这是书生之见了,我们是有货币政策工具的,一个月前,我就专门写过文章,如果中美冲突加剧,央行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加量的流动性,政策是要引入股市的,而不会允许引入楼市的。
证监会主席表态不久,央行行长的表态旋即而来——6月7日,央行行长易纲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中美贸易战恶化,中国有足够的政策空间来应对,包括基准利率、存准率。
虽然没有亮相《新闻联播》,但是,易纲的表态,真正是干货满满、简明直白、意味深长。要知道,在金融政策口,央行是远比证监会重要的所在,央行是中国经济发动机的核心供给系统——调节和平衡经济的增长和通胀。
说句实话,过去10多年,我对中美央行行长的关键性发言,一直在持续关注,这一次易纲的发言,虽然没有雄辩滔滔、也没有在《人民日报》等央媒长文刊发,但是,耐心研读,却是直抒胸臆、行动力十足的。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本来想用《极限时刻,央行行长“行动的勇气”!》作为标题,完文后又调改了。《行动的勇气》是美联储前前任主席伯南克,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其余波的回忆录。
中美央行的运转机制有异、独立性亦有异,但是,稳定和平衡国家经济的增长,关键时刻“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一核心诉求是没有太大差异的。
对易纲行长的媒体表态,我做了三个截图,并对其中重要的部分,特意圈了红色。
首先,央行已经对“中美贸易战恶化”,做了充足的沙盘推演、以及多重的应对方案;其次,而这其中,降息、降准,通过货币价格的下调和货币总量的宽松,刺激和维稳中国经济,将成为应对中美贸易战恶化的关键性武器。
注:这段圈红的表态,怎么理解?
增强人民币的汇率弹性,不干预汇率市场将成为未来常态,易纲行长的这个表态,放在中美贸易战极可能加剧的宏观背景下,我认为可以这样解读:如果中美贸易战失控,那么,如果短期内市场看空人民币,央行是不会干预的,让它自由贬值,这对平衡国际收支、尤其贸易项的收支,事实上是合理的,当然,过程应该是渐进的,如果短期汇率失控,央行还是要出手的。
注:这一段圈红的表态,尤其值得重视。
易纲行长的表态是实在的,是直接的,是没有任何弯弯绕的。
对中美贸易冲突的失控、以及由此可能出现的极限时刻,央行已经有了预案,而且在政策上已经有了布署。中美贸易的失控,全球化的再平衡,中国最担心的是什么?不是经济增长的高低,而是就业——中国是人口大国,就业稳,中国稳,就业稳,中国经济就有回旋的空间,就业稳,中国的深层次改革才会相对从容。
行文到最后,我再叩问一下读者,对极可能到来的极限时刻,央行行长已经准备好的,你准备好了没有?(最近一个多月,我至少提示过两次了!降负债!降负债!降负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