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创纪录大跌,但美团的结构性问题才刚刚暴露

杨国英
财报发布,股价大跌……
互联网企业近期密集发布最新一季财报,这样的情形不算少见,不过,美团最新一季财报财报引发的市场担忧,明显更甚——11月23日,也就是美团2018 Q3财报发布次日,“美团点评”开盘下跌超8%,盘中一度跌超14%,截至收盘,跌幅锁定11.79%。多家评级机构都下调了美团点评的目标价。
对于一家IPO仅有数月的互联网公司来讲,股价创纪录大跌、机构看空,都说明在市场眼中,一度被视为“独角兽”美团点评,如今正在快速失掉曾经的新鲜感。
市场“去魅”来得如此之快,更多的原因来自美团自身——近期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股价表现,不乏被不佳的外部环境所牵累的成分,但美团点评可能不在此列,Q3财报数据显示,美团点评第三季度整体GMV相较于2018上半年增速放缓15.6%,而且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外卖这个核心业务的放缓。除此之外,围绕王兴的“边界”理论,虽然一度引发了众多话题,但对应的美团新业务,却也仍在严重亏损之中。
市场在用脚头投票,但从美团管理层的表态来看,却很有不以为然之意。王兴表示,“对经济有信心,环境波动但还是有吃的需要”,言外之意,财报数据不佳,是经济环境的“锅”。而面对饿了么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强势发力,美团副总裁王慧文在近日访谈中不仅提到了刚需,而且还规避商业竞争、大谈自然规律,“这样大的市场,这么刚需的需求,只有一家也不健康,我们还是要尊重自然规律。”
看市场体量,美团的外卖“刚需论”,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整个餐饮行业,线上外卖的占比现在的占比是多少?仅仅只有10%出头。这样看来,外卖市场的空间,加之其高频消费的属性,怎么强调“刚需”乃至“蓝海”都是不为过的。
看潜台词、价值观,美团的外卖“刚需论”,同时也很成问题——当王慧文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外卖市场不可能只有一家企业)时,本质上已经不是对市场的尊重,而是代表美团过早地摆出了胜者姿态。在美团外卖业务增速下滑的情形之下,在竞争格局已陡然生变之下,这种姿态尤为危险。
那么,美团的业务,尤其是作为支柱的外卖业务,到存在什么问题?可以这么说,美团的问题,不是外部环境的问题,不是外卖市场够不够大的问题,甚至也主要不是市场竞争的问题,而是业务本身的结构性问题。美团点评Q3财报显示,美团外卖业务第3季度增速比上半年下降42.6%,外卖单量增速下降32.6%。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美团为了获取用户,长期以来都是牺牲利润推高营业额,但这种做法正在失效,由于在应用场景上、B端生态构建上的缺失,美团获取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
表面上看,美团的B端业务的确在“发力”,但这与C端的乏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2018年第三季度,美团新业务及其他收入35亿元,同比实现近5倍增长,达到471.3%,这部分收入的增长,主要就是得益于商家服务收入的增长。然而不要忘了,正如上面的数据所显示的,C端乏力,也是美团这份财报暴露出的问题,这种反差说明,至少目前来看,B端发力对于C端的改善毫无意义。而究其原因,在于美团的C端长期靠补贴,缺乏网络效应和用户粘性,在这种情况下将精力投入B端,如果只是凭借平台之于商家的强势地位,短期内的确可以制造所谓的“增长点”,长期来看,却可能面临两端受困的窘境。
美团一贯“擅长”跟随,而鲜有创新,这样的例子,不只体现在美团的小象生鲜等B端业务盲目跟随阿里新零售上,在被视为美团第二架马车的到店酒旅业务上,虽然3季度美团实现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46.8%,但酒旅业务本身也是“竞价模式”,在取得一家独大的地位之前,可能要用持续的补贴维持增长。而且,尽管美团的对手携程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平台,但对于美团来说,在外卖业务尚且面临瓶颈的当下,其几乎不可能在未来酒店等变革方向上做出突破。毕竟对美团来说,当下赚钱,才是第一位的。
美团方向感的缺失,处处体现出避重就轻的意味。美团财报中显示,其亏损原因主要是加大投资新业务所致,网约车的拓展是主要因素之一,财报同时显示,考虑到亏损会继续扩大,美团将不再拓展网约车业务。看起来,由于长期投入太大,且共享经济模式和外卖O2O模式存在内在冲突,叫停网约车业务本身也是正确的,但在此前,却是美团画饼、博取高估值的一个重要筹码,这也再次说明,无论在主营业务还是新业务上,美团都缺乏应有的决心和必要的方向感,一切都是以短期的利益腾挪为导向的。
从管理层言谈背后的价值观来看,美团时下的处境,很有些宿命式的意味。在上面已经提到的、近期美团高级副总裁王慧文的访谈中,“试一试”、“算账”、“活着”……都是王慧文提到、乃至屡次提到的,听起来,美团几乎像今年以来备受争议的腾讯一样,也像王兴的“边界”理论所引发的争议一样,不断在尝试新业务,但又浅尝辄止,“算账算了半天,发现市场太小,那就没必要经营下去了”。实际上,即便是备受市场关注的美团打车业务,也只是试一试,这说明什么?仅从致命性的弊端来看,以美团如今的体量,市场却看不到它的使命感、核心价值观,而结合Q3财报和主营业务的遭遇,更令市场担心美团是否已经失去了方向感。
Q3财报发布后,尽管美团管理层的解读没有缺席,但美团没有给市场足够明确的预期,这是不是意味着,美团本身就没有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