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锦鲤”大热,社会化营销风往哪吹?

(2018-10-08 19:01:03)

杨国英

社会化热点营销又出现象级案例。

十一假期这个天然的流量池,在今年成功贡献了一个超级品牌营销案例,支付宝官方一条“祝你成为中国锦鲤”的微博,在不到六小时内转发量破百万,一周累计转发破三百万,无论是百万级转发量的实现速度,还是总转发量,都突破了互联网时代迭创新高的营销纪录。

 

 

史无前例的流量效应,使得“中国锦鲤”一案成功激发了营销界的种种思考,比如,微博作为略显“传统”的营销平台,为何仍能支撑这样量级的案例出现,“中国锦鲤”一案本身成功的背后,是否也潜藏着品牌营销的新风向……

事实上,作为一次成功的社会化营销,“中国锦鲤”们的出现是必然事件。很显然,社会化营销最大的优势在于高频次传播的潜力,而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退,深挖社交与营销的交际,争取用户关注的频次,就成了头等大事。

具体到支付宝的这一次“中国锦鲤”营销,实际上集合了多个潜在的营销爆发点,而品牌方对此进行了深研巧用、呼应需求——十一期间,出行、消费等需求集中爆发,其中,出境游、海外消费在消费升级的势头下热度不减;而支付宝的此次营销,一方面提取出了“锦鲤”这个民间热衷转发的IP形象,另一方面,支付宝汇聚全球品牌、覆盖全球消费场景的生态优势,不仅可以支持抽取幸运的中国锦鲤、并为其全球消费免单的营销形式,而长长的免单项目列表不仅让转发者心动,也向转发者和全球品牌商们展示着支付宝应用的全球化形象。

如果继续深度剖析,“中国锦鲤”大热的背后,实际上也暗含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的新风向。

首先,社会化营销的重头在社交,而“中国锦鲤”一案证明,商业营销完全可以和营销之外的社会话题、社交元素深度融合。很显然,以概率论,通过转发微博被抽中成为“中国锦鲤”几率微乎其微,而这也恰恰说明,大多数人并不在乎转发之后的经济等方面的收益或所得,而是想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的参与者、讨论者,类似“少壮不努力,老大转锦鲤”等金句的爆红,实际上正是这一营销案例实则富有话题延伸性的生动说明。

其次,简单的蹭热点,已经很难成就一次成功的社会化营销,更无法保证营销的长效,跟风、复制的碎片化营销,将让位于深度打造营销创意的生命链,甚至打造出自有的社交圈。以“中国锦鲤”的IP效应,完全可能成为每年十一支付宝固定的营销项目,这也极为符合擅长“造节”的阿里系风格、生态优长和全球化诉求,而对于其他品牌的营销来说,这一策略限于品牌自身的特点或局限,则不可简单复制。另外也要看到,在阿里系内,淘宝极其造物节也持续承担着重要的社交圈职能,这可能同样代表着社会化营销深度演进的新风向。

就当下而言,一些对社会化营销的固有看法,急需得到纠正。首当其冲的是,社会化营销并非灵光一现,过期作废的,而是有章可循的,可以延续的。事实上,如杜蕾斯等,以擅长营销而为人津津乐道的全球品牌并不少见,其特点都是在“套路”(取决于基本需求)中出奇、创新,反观国内,缺少时间沉淀价值的碎片化营销仍是主流,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些品牌、企业在营销思维、价值取向乃至战略定性上的不足。

事实上,在国内营销界热衷于剑走偏锋,且因洗脑式、审丑式、擦边球式营销而广受诟病的现状之下,即便不对社会化营销作深度思考,“中国锦鲤”一案也富有足够的正向启示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