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东2018一季报:盈利创新高,“技术投入+开放”初显溢价效应

(2018-05-09 14:43:39)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2048972130/0

 

杨国英

“盈”在当下,还是赢在未来,是一道怎样的选择题?

就在昨天,尽管坚持采取保守性的盈利策略,京东仍然收获了完美的一个财季——北京时间5月8日,京东发布了2018财年第一季度业绩,这一季度,京东在GAAP标准下超过15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再次刷新历史单季盈利。

算起来,这已经是京东连续8个季度实现盈利,持续的、水平不断提高的盈利,说明京东的盈利基础已经夯实。尤其要看到,京东在持续盈利的同时,收入增长也依然超出市场预期——京东本财季净收入同比增长33.1%,高达1001亿元人民币。

其实,京东的盈利水平本可以更高,但相比增厚面向未来的投入,超额的盈利,在当下似乎并非京东所愿。关于这一点,即便不看财报,从刘强东过去的相关表态也可以预知。而一般来说,一家公司能够主动压缩盈利水平,说明公司本身的长期成长有着极大的、确定性的空间。

敢于压缩超额盈利,说明京东的确会花钱。今年一季度,京东增幅最高的成本支出是什么?财报显示,是技术研发投入!2018年一季度,京东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持续提升到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到了87.2%,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去年同期的1.7%提高到了2.4%。

京东主动压缩盈利水平,而重磅加码科技投入,其实从2017年就相当明显了。整个2017年,京东用于技术研发的投入达到67亿人民币,比2016年的45亿元大幅增加49%。今年一季度更高的投入增幅也继续说明,更高的盈利水平,只是增强了京东强化技术内核的决心。

企业的重磅投入,总是服从战略的,而且很可能是确定性很强、或者已经初步收效的战略。京东对科技投入的青睐和追加,并非盲目的,而是伴随着重要的战略调整——京东的“无界零售”战略,本质是技术的“无界”,因此,在京东的核心电商业务之外,京东正在发力开放的“零售基础设施服务”,而后者所带来的技术外溢、增值效应,显然已经对京东的研发投入形成正向激励。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522963368/0

 

何以见得?还是看一季度财报。本财季,除了上面提到的营收、盈利、研发投入几个看点,京东业绩还有一个绝对亮点,那就是服务业收入加速增长——今年一季度,京东来自于服务的净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了60.0%,不但高于同期商品销售净收入31.0%的增速,和此前两个季度46%至55%左右的服务收入增速相比,也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京东的“技术+开放”战略可能有着极大的潜在成长空间。

京东服务收入的加速增长也初步说明,对京东来说,技术投入和开放业务的收入、利润之间是可以无缝转化的。长期来看,伴随着京东作为技术公司的根基不断夯实,其利润中心的升级、乃至迁移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事实上,今年4月,刘强东就提出,“京东是一个用技术来打造供应链服务的公司。”对京东技术投入的逻辑,刘强东的表态也足够明确,“将来所有技术都会是开放的,我们每个技术产品最后都是一个利润中心,而不是仅仅是费用、成本和投入。”

一家互联网公司有没有技术之心和梦想,直接体现在聚合能力和溢价能力。在高端人才的聚合方面,技术研发作为今年京东投入增幅最高的项目,为京东换来的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领域的大批国际顶尖技术人才;在合作伙伴方面,既有的商品和物流的高品质基础和技术开放战略,则为京东赢得了更多高端的、具有高溢价能力的合作伙伴——众多国际奢侈品品牌入驻京东,国内知名零售品牌借力京东发力智慧门店,乃至京东物流携手中铁快运推出“高铁京尊达”,等等,均是京东高聚合、高溢价能力持续提升的例证。

长期以来,京东注重电商基础的夯实,远重于盈利;在实现连续的盈利之后,京东又迅即打开技术视角、开放思维,以高投入夯实全新维度上的服务生态。将京东在两个阶段的战略思维联系起来,显然并不困难——后者,只是京东初心的又一种表现形式,换句话说,京东依然坚持着最初的梦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