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年磨一剑,更名誓师,这家公司正全力拥抱智慧零售10万亿市场!

(2018-01-18 09:08:29)

http://p9.pstatp.com/large/59400004670942b2899a

杨国英

言为心声,名抒其志!

一则简短的更名公告,令苏宁成为焦点,整个商界为之一震。

1月14日晚间,苏宁云商发布公告,“苏宁易购”品牌将升级为苏宁的公司名。如果从苏宁2008年启动互联网转型算起,“苏宁易购”这个在转型中崛起的品牌,已然经过了十年磨砺。

http://p1.pstatp.com/large/593e0001e739683cdebf

对苏宁来说,将“苏宁易购”这个羽翼丰满、历经磨练的品牌名升级为公司名,既是水到渠成的生态“归一”与加持,更是苏宁以“造极”的用户思维打响2020生态圈升级战的启动键、瞄准镜……

1

商业潮流是不可逆的!

就在一个月前,“沃尔玛商店”也宣布更名“沃尔玛”,为的是淡化线下,凸显其“全能零售”的定位。

不过,和沃尔玛相比,“苏宁易购”的升级又有不同。什么不同?根本还是中美的商业变革氛围不同,空间不同,企业转型的创新力度和可能性不同——苏宁用10年时间打造出了“苏宁易购”这个代表网购时代、智慧零售时代的新品牌,而沃尔玛还是沃尔玛,“商店”只是一个从来都很少有人提及的后缀词。

和沃尔玛相比,苏宁易购的品牌升级更见高度。要知道,苏宁易购这个品牌,是苏宁10年转型的一条主线,是融合各大生态产业资源的原点,它集中凝聚了用户对苏宁时代形象的认知。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其认知度和美誉度,在过去10年时间里已经经过了大到公司战略运筹、小到用户细节体验的锻造、充实、统一。

数字经济时代,品牌的生命和价值在于生态,“苏宁易购”品牌的升级,其实也是生态“归一”的结果。从2008年苏宁转型起步、2010年“苏宁易购”正式发布,到2017年苏宁转型成绩备受瞩目、成为智慧零售的焦点,在这个过程中,苏宁易购线上保持着高速增长,2017年三季报,苏宁易购线上平台实体商品交易总规模同比增长55.64%;

而在线下,线下门店开始统一更名为“苏宁易购”,早在2015年就启动了,苏宁把互联网技术与资源也同步带到线下,不仅保证了品牌的活性,也直接促成了六大产业的生态资源合力加持智慧零售的新局面。显然,2017年,苏宁之所以迅速进入后转型时代的发力期,既是品牌的力量,更是生态的力量。

2

品牌的统一不是终点,对苏宁来说,升级“苏宁易购”品牌更像是生态再进化的起点。1月15日,也就是苏宁云商发布更名公告的第二天,苏宁马不停蹄地召开了2018年度工作规划与部署会议,张近东在会上指出,“企业间的竞争,表面看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背后实际上是大生态系统的对垒”。

http://p3.pstatp.com/large/59420003db64a2a1e997

“生态对垒论”不仅是总结,也直指苏宁未来3年的生态升级战。张近东宣布,在原有六大产业基础上,苏宁将提升物流和科技产业的战略地位,充分例用八大产业的生态合力,实现2020年对智慧零售生态圈战略升级的大目标。

如果说品牌是用户口碑的外在体现,那么对苏宁来说,智慧零售的生态力量、以用户体验为本的“造极”思维,才是苏宁品牌升级的内在聚焦点和未来指向。在1月15日的会议上,张近东62次提到“用户”,34次提到“服务”,以极致用户体验为本的“造极”理念,也是在此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造极”的三个内涵中,“极客精神”和“极物标准”直指后端的创新思维前端的服务呈现,而极速状态,则彰显了苏宁对于用户体验推动苏宁实现高速增长目标的自信力。

苏宁进入超常规发展时期,有着极为适宜的时代土壤——未来的几年趋势是用跨界重构决定服务升级,数字经济的发力、消费者的进一步年轻化都决定了,和过去几年相比,未来的服务升级只会更快,极致化的服务也一定会建立在足够扎实、开放的生态圈之上;未来几年的趋势更是资本泡沫式微、创业潮落,更多行业要回归深耕细作的本质,不能只靠讲故事。这些都决定了,过去10年,苏宁深度转型造就的智慧零售生态圈和低调务实的作风、韧性,都将成为决胜2020的优势。

10年磨一剑,“苏宁易购”的品牌升级,使得苏宁在巅峰时期断然转型的形象再次跃然眼前。2020年,当我们重新回顾这一幕,苏宁以品牌升级为瞄准镜、力推生态圈升级的“再出发”,也许会让我们有更深的感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