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3.pstatp.com/large/56840005b55cdf64a620
杨国英
啤酒板块大涨,是白酒龙头热度不减引发的联想,还是行业进入成长新周期的信号?
一则啤酒行业提价的新闻,带动了啤酒龙头公司的大涨。
1月5日,A股啤酒板块开盘即全线走强,截至收盘,青岛啤酒涨停,燕京啤酒、重庆啤酒涨幅均超过5%。在市场份额上排名第一的华润啤酒H股,涨幅也超过了10%。
啤酒股的大涨,与此前一天的媒体报道有关,该报道称,包括华润雪花、青岛在内的多家啤酒企业从1月1日起将对产品进行价格调整,涨幅10%-20%之间。值得注意的是,1月5日,此前一度被媒体打压的白酒龙头贵州茅台,也因为再度提价的消息,股价再次走出了历史新高。
啤酒板块大涨,是提价消息可能带来的实质性利好使然,还是白酒龙头股热度不减引发的联想?显然,这个选择题,决定了啤酒股未来是否能够走出一波大行情。
一些分析人士的看法显然极为乐观,这种观点认为,多个国产啤酒品牌涨价,意味着啤酒行业正在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毕竟,这次提价是啤酒行业十年来的首次提价。
啤酒股股价不振、啤酒价格不涨,是因为行业竞争格局太差。
中国啤酒销量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超过1/4,但9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折换成美元,还不到300亿美元,你能说这是成熟市场应该有的水平吗?要知道,在全球啤酒公司的龙头中,仅百威英博一家的市值就超过2000亿美元。
当然,有果必有因。过去数年,在啤酒市场趋近饱和的情况下,我国啤酒业实际上从做蛋糕进入了分蛋糕、抢蛋糕的存量调整阶段。从供求关系来看,啤酒行业整体上面临着去产能、优化产品结构的挑战;从竞争的角度看,这种存量调整则体现为频繁发生的行业并购,以及主流品牌间的价格战。
正是因为行业竞争格局不不佳,最终导致啤酒的消费规模不差,但啤酒企业的“利润像刀片一样薄”。从历史来看,2004年到2014年是我国啤酒行业高速发展的10年,行业高速扩张的结果是产能出现过剩。因此,自2014年7月起,我国啤酒产销量开始出现长达25个月的下滑——从2014年到2016年,全国每年的啤酒产量分别为4,921.85、4,715.70、4,506.40万千升。
市场集中度提高是提价内因,啤酒股新周期尚欠“临门一脚”。
物极必反,3年的啤酒行业去产能之后出现集体提价,自然是一个好现象。从市场集中度来看,这种提价是否意味着一个新周期的开始,则取决于未来的行业整合能否加速、深入下去,更准确地说,取决于由巨头间的整合来发挥“临门一脚”的关键作用。
对比欧美国家可以看出,在一个成熟的啤酒消费市场,行业前三或前五的啤酒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一般在80%以上。而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啤酒行业前五大企业——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按销量口径计算市占率分别为25.60%、17.20%、16.20%、9.30%、5.00%,前五名的市占率已达到73.3%,前三名的市占率则在59%。
从前五名企业总的市占率来看,我国啤酒行业正在接近行业周期性的拐点,除了成本压力,这肯定也是当下行业出现集体提价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也要看到,前三名的企业在市占率上还没有拉开根本性的差距,体现在品牌力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群体对这些品牌的认知也存在差异,绝对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品牌尚未出现。
啤酒巨头之间的整合能否出现,目前来看是个未知数,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短期内的市场竞争格局,从而决定着啤酒股的新周期能否尽早开启。毕竟,如果没有深度整合,啤酒企业当前的提价就可能像快递提价一样,不仅要顾忌行业竞争,更要顾忌市场反映。
事实上,最近复星接手朝日转让的青啤股份,带动股价大涨,就是国内啤酒市场格局可能进一步出现整合性变化的信号。不过,在市场格局出现变化的信号之外,我们还应注意品牌格局,毕竟,啤酒企业成长不仅要靠空间有限的成本控制或提价,更要靠消费者对产品力提升和品牌溢价的认可,而这个过程注定比资本层面的整合来得更为缓慢。也正是因此,啤酒股短期的爆发力即便被确证,也不会比品牌格局明确的白酒股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