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的70后,让我们彻底告别单向度的人生

http://p3.pstatp.com/large/509200004bb8b4bfe75d
杨国英
在生命面前,一切物质的承载,全都无足轻重,房子、车子、票子……
中兴欧某新的跳楼身亡,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悲剧。究竟是什么让欧某新生无可恋地跳楼身亡,仅仅是被劝退、股份被压价转让吗?
应该不尽然,职场的不如意、抑或不公,充其量只是触发他告别人生的引子。如果我们能够走近他的内心世界,对这个世界,他或许早已感到无聊、无趣。
在寻常人的眼中,欧某新是幸福的,工科名校毕业、华为履历、中兴主管、儿女双全、有房有车,即便只是中兴的基层主管,其年薪也大抵不低于80万元,一切中产者的标配,他似乎全部拥有了。
工作被劝退,再不济,去中型公司再就业应该不难,股份转让不公,也大可以走法律渠道。欧某新本有更多的选择,他不恋妻儿,不恋父母,毅然决然地跳楼身亡,与其说是他对人生小坎坷的抗争,不如说是他对不自由人生的挣脱。
悲催的70后
欧某新,42岁,75年生人。
对于大多数80、90后,毫无疑问,欧某新是他们羡慕的70后代表——70后,享受到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享受到低价买房坐拥火箭升值的红利,众多受过高等教育的70后,在过去10多年,不经意间,已经成为物质层面的中产阶层。
http://p9.pstatp.com/large/4e7a0002977613fde36b
而这过去10多年的好时光,80、90后似乎已经不再拥有,今天的社会上升通道已经越来越窄,不要说阶层逆袭,单单是一套大城市的住房,就已经让年轻人越来越遥不可攀。
但是,在精神层面,70后却是最最悲催的一代。
几乎是从离开校门开始,对于毫无背景的70后,他们的人生,就已经不再属于自己——属于日复一日的工作,属于打卡,属于KPI,属于车子,属于房子,属于妻儿,属于日渐老去的父母……
70后享受了这个时代的一些物质红利,但是,高速运转的市场经济、分工严密的现代企业、你争我夺的社会氛围,却剥夺了他们近乎一切的自由。70后,他们是人,但他们更像是机器——对于无所依凭者,他们高考跳出农门,他们从乡村、从县城走向大都市,他们像是已被设定程序的机器,工作、供房、养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只为活成他人眼中的“成功模样”,他们即便是节假日旅行,也大都与工作无异,一窝风地涌向人山人海之地,格式化地拍拍照了事。
这是一种单向度的人生。这种人生,被物质社会所驱使,所设定,所固定,这种人生关注的是“外人眼中的自己”,而不是“真正的自己”。
对这种人生,马尔库塞这样德裔美籍哲学家,60多年前在他的《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描述到,“大多数的当代人束缚在物质的世界中,小轿车,复式住房,高解析度的影音设备成了人的灵魂,众多人的唯一取向便是赚钱,花钱,用金钱来填埋时间,占据属于思考的个人时间。社会控制,技术控制便是在人们的需要中得以稳定。”
吼一声“去TM的成功”
生而无趣,活而焦虑,被永远止境的表象成功压榨之后,70后的内心已是一片荒原。
今年,42岁的中兴基层主管欧某新跳楼身亡,去年,42的春城晚报总编辑杜某凌突发疾病去世,41岁的前华为高管魏某政患癌去世……不要说这些,就说我身边的70后朋友,这几年虽无大悲之人,但却是病的病,早衰的早衰,年纪不大,却已是头顶稀疏、两鬓斑白。
活在物质的囚牢之中,活在他人的期待之中,活在所谓成功的镜像之中,70后唯独没有活出自我。
80后职场不顺,一言不合就“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90后任你房价比天高,他自淡然向“佛系”,70年后,为什么不可以?
70后,要么是已过四十不惑,要么是已近四十不惑,“四十不惑”是何解?是对自己的人生有清醒的认识,自己究竟有多大的能力,自己到底还能干多大的事业?名利二字,如还有余力,可登高,如已无余力,后退又如何?
诸如住豪宅、开豪车、孩子送出国之类的,这些本就与责任和担当无关,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纯粹攀比你只会累死。70后已是中年,中年的人生,已如大豆磨豆腐,豆浆早已榨出,再榨只剩豆渣。
70后,在度过苦涩无趣的少年、勤勉无聊的青年后,让我们告别“为了活而活”的单向度人生,让我们真正活出率性的中年人生。当具备了一定的生存保障之后,谁再扯什么攀比式的成功,让我们朝他大吼一声“去TM的成功”!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