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度要重返下跌周期?你真的不懂创新的周期律

(2017-10-29 12:00:45)

http://p3.pstatp.com/large/434200014130361ee720

文|杨国英

喧嚣的话语场,难免夹杂着短视的声音。

10月27日,百度公布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本季度百度营收为235亿人民币(约合35.3亿美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79亿人民币(约合12亿美元),同比增长156%。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91亿元人民币(约合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63%。

对全面押注AI的百度,这样的Q3财报,毫无疑问是振奋人心的,但是,在主流的肯定声中,也夹杂着少数悲观者的声音。

不必揣测悲观者的动机,只须客观讨论悲观者的理由。一目即了,对百度Q3财报持有悲观态度、并预测“百度股价要重返下跌周期”者的核心理由是:百度Q3净利润的大增,主要是因为卖了百度外卖。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称不上严格分析之后的理由。因为,即便减去售出百度外卖的42亿元纯利润,百度Q3依然有49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依然高达58%。更何况,百度Q3的移动营收占比已达到73%,比去年同期足足增加了9个百分点。

剥离非主营业务、聚焦AI主赛道,这对于一家以远见和研发见长的科技公司,绝对是中长期的利好。且外界所认为的“卖出”,其实并不公允,百度外卖在剥离之后,除了回笼资金,百度还占有并购方饿了吗5%的股权,而此前去哪儿在剥离之后,百度反而成为了并购方携程的第一大股东。

http://p3.pstatp.com/large/434000014fd458b8a123

一直以来,投资界存在着两种话语逻辑,一种是“算得精”,另一种是“看得远”。“算得精”倾向于现有的、及可预期的中短期财报表现,尤其重视赢利能力,“看得远”则倾向于未来的、中长期的预期表现,中小型公司主要评估其创新潜力(技术和模式),巨头公司则评估其基于创新基础之上主赛道的宽阔度。

上述两种投资话语逻辑,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互为对立的。如果锱铢必较地推敲一家公司的财报表现,也就是说纯粹用“算得精”的眼光去考量,那么,一般情况下,市盈率低的银行、地产等股票最为合适;而如果用“看得远”的眼光去选择股票,则往往是梦想是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也就是说未来的增长潜力可能是巨大的,但是当下的市盈率却超高、甚至为负。

很难得,百度却是能够经得起“算得精”和“看得远”两种眼光同时考量的公司。只要跳出陈旧的想当然的惯性思维,无论是立足于现实,还是着眼于未来,你都会发现,在科技巨头当中,百度堪称是极具潜力、且价值仍待持续重估的公司。

先立足“算得精”的现实维度,以BAT三巨头为例,当下腾讯的市盈率高达72倍、阿里巴巴近69倍,而百度仅为47倍(动态市盈率更是仅有30倍),与腾讯和阿里巴巴相比,百度的盈利能力与股价表现,显然要更为合理。再退一步,作为在全球范围内唯一有资格、有实力与谷歌对标的AI公司,如果说,连百度的股价都高估了,都面临着“要重返下跌周期”,那么,A股市场的AI第一概念股科大讯飞,简直堪称“股价大泡沫”——目前,科大讯飞的静态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分别高达142倍和184倍,而百度分别仅有47倍和30倍。

再讨论“看得远”的发展维度,从AI正引领人类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维度看,其实科大讯飞并不存在泡沫,百度股价虽然在过去3个多月上涨了40%左右,但是其内在价值仍然需要持续重估。在过去20年间,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摧生出了庞大的、且持续呈幂效应增长的大数据,这使得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AI更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而百度作为全球领先、国内领头的AI公司,在过去四年数百亿元的重磅研发投入之下,其人工智能的技术体系和产品集成已经较为完善,Apollo、Duer OS等技术开放更是引领全球科技潮流,而在硅谷传奇华人陆奇加盟之后,百度的无人驾驶等AI技术的商业化更已在加速落地。

不客观对比,难称“算得精”,不识科技周期,更何谈“看得远”。

当下,AI时代的大幕已经开启,而每一次历史性的科技革命,均会成长出伟大的巨头企业,140年前,电灯的发明、以及随后的电气工程创新,摧生出电力时代的巨子GE公司(通用电气),70年前实体计算机的诞生、以及随后的商业应用开发,诞生出 PC时代的软件巨人微软,并以此为牵引,使得人类进入到随后的互联网时代。而在已经到来的AI时代,最终谁将勇立潮头,尽管当下还难以预判,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未来全球市值最高、最能代表人类发展方向的伟大公司,必然均将诞生在AI领域。

预判未来,你得懂得创新的周期律。而用未来的眼光审视今天,对于百度、以及其他一些“ALL in AI”的科技公司,时代的变迁终将给出这样一个答案:其股价的每一次短暂回调,或许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