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w690/00253OxEzy7f2YjbJNS20&690
文/杨国英
晚秋已至,天气陡凉。
过去一周,我辗转三个城市,深入了解互联网、DT、AI等新兴科技。科技是生产力,是推动人类一切经济进步的源动力,在新科技带来的巨大红利预期之下,任何基于短期套利的投资(投机)行为,都显得那样的没有格调、没有腔调。
在财经和投资领域,我应该算得上资深人士,但是,在新科技领域,我充其量也就是中学生——10月11日—14日的杭州云栖大会,除了马云、王坚等对新技术哲学式的思辨演讲,引人入胜之外,技术性的、应用性的小型科技论坛,也让我脑洞大开。
喔,两天过去了,在“城市大脑”展位前讲解的那位阿里姑娘,我记忆犹在,那霸气十足的专业范儿,瞬间迷住了我。哎,可惜脸皮太薄,没跟她要一下联系方式。
从财经的研究者,到新科技的学习者,这本是极自然的兴趣升级,但是,有意思的是,几乎每次参加新科技活动,总有一些老朋友和新朋友,与我探讨房价的事。
事关房价,其实真的没什么好谈了,在过去的三年中,我至少撰写了20篇文章、做过4场演讲、还有2篇小篇幅的研究报告。其核心观点有二: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大城市)才刚刚过半,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整体至少还要上涨15年;二,房价背后的因素,是人口的流动,人口流动的背后是产业的拉动。
东拉西扯这么多,回归本文的正题:杭州楼市为什么这么火?
经常读我文章的朋友,应该记得,在今年初的楼市分析中,我就直接指出杭州楼市的未来涨势,将领跑一线和二线头部城市。而在剩余的二线城市中,重庆将领跑房价涨势。
杭州楼市就是这么火!在近一年的限购、限贷等调控之中,杭州房价走势好像并不受干扰,每月房价环比几乎均呈上涨态势(极个别月份除外),新增客源和带客量在主要城市中更是一枝独秀。其内在的动能其实很简单:新经济的发达,除了提升当地的人均收入之外,更大面积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优秀年轻人,购买力的收入支撑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为杭州房价提供了持续上涨的动能。
在过去10年,杭州人均收入的跃进速度,是全国主要城市最为明显的,2007年,杭州的人均收入水平,位列全国第9位,排在东莞、深圳、上海、广州、宁波、北京、佛山和绍兴之后,但是,最近两年,杭州的人均收入水平,一直位居全国第四位(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而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杭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深圳已仅有毫厘之差(杭州为27437元、深圳为27505元),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底或明年,杭州的人均收入水平,将要递升为全国第三位。
新经济提升收入水平,收入水平高吸引更多的人口涌入,在过去两年(2015和2016年),杭州常住人口合计增加了29.6万人,这是在一线和二线头部城市中,是极其罕见的(仅次于深圳),与之相邻的南京,在过去两年常住人口合计仅增加了5.4万人,仅为杭州市常住人口增量的18.2%。
杭州新经济的典范是互联网(或者说是数据经济),在上月一篇引起争议的文章中,我曾经写道,“在过去10多年,阿里巴巴的崛起,仅是杭州新经济崛起的典型,但并非是全部,网易、恒生电子、士兰微电子、海康威视、同花顺、蘑菇街、贝贝网、51信用卡、挖财、铜板街、丁香园……在新经济不同细分领域成为独角兽的公司,早已经不下百家。”
新经济——提供高薪就业岗位——吸引人口增长——支撑房价涨势。所以说,归根到底,产业结构的成功升级才是支撑房价的充分条件,且是中长线的、结构性的、最为核心的,其他的,如货币因素等仅是必要非充分条件。
杭州楼市的火,“火”在新经济!杭州新经济的“火”,除了浙商“敢为人先”的基因、以及浙江贸易立省的惯性,“火”在政府的服务意识、而不是主导意识,与国内许多地方相比,杭州政府则是引导的多、干扰的少,创业者是拼市场的多,跑政府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