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2093201651/0
文|杨国英
秋风连秋色,黄酒配闸蟹,时代车轮滚滚向前,这种传统的中国风,是否离国人越来越远?
答案并非如此。
今年9月的阳澄湖上,蟹味不仅比往年更浓烈一些,在这里,你还可以窥见中国人的餐桌随时代进化的一些秘密。且看下面一条新闻——9月23日,阳澄湖开湖第一捕落锤天猫,连续多年天猫已牢牢占据阳澄湖第一大市场,而在9月21日启动的大闸蟹预售活动中,天猫生鲜1分钟卖出14万只大闸蟹,开创中国生鲜行业新纪录。
相信,大闸蟹受欢迎的程度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除了国人的饮食文化和消费升级趋势,这种现象还得益于,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古色古香的大闸蟹文化,正在以一种更富时代感的方式走进我们的餐桌。文化随时代变迁,比如,消费者对产品品质、消费参与感的要求是前所未有的,而电商发力新零售,生鲜是一个重要的切入口,大闸蟹则是水产中最重要且最有文化含量的一个品类,天猫平台上大闸蟹的大卖,无疑是当下商业驱动文化变迁的一个切口。
天猫正在创造电商时代的“蟹路”传奇——“蟹有蟹路,虾有虾路”,这是一句俚语,在真实的商业世界中,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的电商之路并不容易,相比于标准化的工业品,农产品“触电”首先要使其标准化,尤其像大闸蟹这样的生鲜品类,其背后更需要有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品控、溯源、冷鲜等缺一不可。
技术加持下的新零售,其对生鲜领域的发力,远比我们想象得更为丰富。比如,天猫生鲜做大闸蟹,但在某些方面,更像是在开一家“百年老店”——杜绝死蟹,在天猫是一个基础标准;推出“蟹中精品”红印蟹,这是天猫在做行业的品质标杆;缺重包退,这是天猫为升级整个行业的诚信形象做出的承诺;“朝发夕食”,这是靠物流提速把服务做“到家”……任何一家“百年老店”的根基,无非如此,至于附着在根基上的文化沉淀,时间久了,会自然生成。
这个时代所呈现的创新力和未来感,同样是超出想象的。如果说人工智能仍在蓄势,那么,在阳澄湖大闸蟹开捕的同时,有谍照泄出天猫即将在十一推出的“大闸蟹自动贩卖机”和“大闸蟹抓娃娃机”,这却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大闸蟹贩卖机”还只是天猫用技术和数据重构新零售销售场景的一个细节,自天猫推出新零售战略以来,像盒马鲜生这种以前闻所未闻、如今所闻即所得的新事物可谓接踵而至。人们留恋传统,但更愿意拥抱未来,以天猫新零售为代表的互联网创新案例带来的好消息是,两者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2093208554/0
在这个时代,拥抱未来也是一种回归,因为新零售,乡愁正在变得值得回味——当很多人还在为“回不去的乡村”而感叹,扶贫兴农已经成为天猫生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前面说天猫生鲜正在开一家百年老店,并不恰当,更为客观的说法是,天猫生鲜是在用“百年老店”的标准培养整个行业的优等生,没有标准的上标准,品牌力不强的做品牌。比如大闸蟹,并非只有阳澄湖值得信赖,今年天猫生鲜签约的六大优质原产地湖区除了阳澄湖,还有固城湖、洪泽湖、兴化、黄河口、盘锦。而事实证明,地方特色是留得住的,去年盘锦大闸蟹首次“触网”,借助天猫平台开卖,寂寂无名的“北蟹”在全国一举打开,让区域品牌变全国品牌。
扶贫兴农,很多电商都在做,但天猫生鲜做得更深,且更有传统的“家国情怀”。营销、供应链、品控、标准、升级,这些环节对于农货上行、农村复兴,一个比一个重要,而天猫的赋能力度是最强,也是最全面的。正是因此,天猫生鲜的营销负责人张鹏可以骄傲地说,“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一站式找到全球所有特色原产地的产品,只有天猫。”天猫长期不遗余力地做“原产地品牌”,全链条赋能、区域化地带动一个地方的特色农业,从振兴农业的角度看,正是在践行马云提出的“家国情怀”——这个传统的词汇,在天猫生鲜新零售的映衬之下,格外能体现时代变迁驱动人类优良传统回归的意味。
让未来携传统而行,一手打造“蟹路”传奇的天猫生鲜无疑是行业典范。天猫生鲜的一端是传统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是传统农民的现代化,另一端则在打造盒马鲜生、大闸蟹贩卖机,为新零售时代塑造更富未来感的消费场景生态。两者之间的张力,让我们有理由对未来商业文明重塑传统社会、文化的前景抱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