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勒索病毒黑遍世界, 比特币的匿名性应该背锅?

(2017-05-17 17:47:52)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7/4823633346d404c62d07d7c02fa1b6aex550x340x34.jpeg;,3,jpegx;3,700x.jpg比特币的匿名性应该背锅?" TITLE="勒索病毒黑遍世界, 比特币的匿名性应该背锅?" />

文\杨国英

最近两天,在勒索病毒带来的舆情冲击下,频频有小伙伴在线向我询问,我的网银还安全吗?我的支付宝还安全吗?我的微信支付还安全吗?

这就是货币电子化、虚拟化趋势,给我们带来的一体两面性——货币的电子化、虚拟化,让我们感受到互联网时代的超级便利,可以足不出户完成购物、以及大额交易,但是,也不可避免给我们带来了技术层面“不确定性”的担忧。

就事论事,目前,我们还没有必要对勒索病毒过于担忧,其干扰范围还涉及不到我们大众人群的资金帐户和第三方支付帐户。一定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将近期勒索病毒的盛行,视为给比特币做了一次广告。毕竟,电脑病毒乃至勒索病毒都不是新事物,但比特币却是:全世界的比特币市场,中国的比特币市场地位不低,但没听说过比特币的国人大有人在。

如果不拽专业术语,比特币可以这样理解:一、比特币和你熟悉的QQ币一样,都是虚拟货币;二、比特币是“最牛虚拟货币”,非QQ币之流可以望其项背——很多比特币炒家认为比特币是未来的货币,比特币底层的区块链技术则是未来的金融科技。

比特币因何被黑客盯上?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来,比特币不是美元、人民币,但却可以分分钟拿去交易、变现,流动性不亚于股市。比特币的价格在过去8年里暴涨了221万倍,现在一个比特币的市场价格在1万元人民币以上。

二来,用比特币做非法交易,可以隐藏痕迹。比特币的一大特征是匿名性,除了市场炒作——有90%左右的比特币被用于炒作,现在比特币交易最大的用途可能是用来从事洗钱等非法活动。因此,得知比特币被黑客利用,很多专业人士的想法可能是——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勒索病毒黑遍全世界,给比特币带来的广告效应是可以想象的,不过,幕后的黑客们并没有拿到很多“广告费”,这可能说明了一点,比特币在现实世界里仍然是一个小众的存在。截至5月16日,黑客通过勒索病毒勒索入账的比特币市场价值只有35万人民币,这个数字,与其在全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失相比,可谓是九牛一毛,与之前勒索病毒通过其他方式勒索的金额相比,也不值一提。

不过,人类生产、生活的线上化和虚拟化是大势所趋,黑客们不按常理出牌的机会会越来越多,如何让金融科技、虚拟世界服从现实世界的规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显而易见的是,最近几年,互联网的功能应用日趋多样,覆盖的人群规模空前庞大,与现实世界的交集也越来越大。像PC时代一样,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所搭载的仍然是内容或信息,但技术创新对信息深度挖掘持续深入、同时带来了更多的智能硬件,现在是智能手机,未来,过去看来梦幻般的人工智能硬件、虚拟现实硬件也不再遥远。人类活动向虚拟世界的深处无限延伸,越往深处越自由、可能性越多,目前尚过半途,自由化的虚拟世界与规则明确的现实世界已经产生越来越多的碰撞。

以现实世界的思维,规范虚拟世界的关键是锁定行为人的身份,所以我们看到,当下“实名制”在各个公共领域的铺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广泛。事实上,利用虚拟世界的漏洞做大规模破坏的门槛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高,其最大的防线是行为人对可能被绳之以法的风险的忌惮。当然,对于不以牟利为目的的破坏,比如恐怖袭击,这种防线尤其脆弱。

真正有效的思路,也许是以科技约束科技,即以科学思维、最大程度地重视网络安全。此次勒索病毒爆发,就与错误的网络安全思维有关,比如,国内的很多关键部门受到攻击,与在网络安全方面过于迷信设置物理隔离的专网有关。与主动加强补丁升级、安全响应的安全思维相比,这实际上是一种被动、过时的网络安全思维。须知,这次勒索病毒利用的“永恒之蓝”漏洞,微软其实早在今年3月就已经发布了这个漏洞的补丁。

没有绝对的安全,虚拟世界如此,现实世界也如此,因为犯罪不分线上、线下,区别之处仅仅在于,网络传播的效率更高,犯罪带来的破坏性更大。但这恰恰要求我们以更加主动的安全思维应对虚拟世界的自由化风险。

本文刊发于《UC名家——杨国英观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