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东Q2财报:增长新低的背后是战略隐忧

(2016-08-11 17:54:58)

京东Q2财报:增长新低的背后是战略隐忧
文/杨国英 (微信公众号:杨国英观察)

8月10日,京东交出了二季度的业绩答卷。Q2财报显示,京东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幅度仅为42%,创下历史新低。与之对应的是华尔街的预期,早在2个月前,也就是京东6.18十年店庆的前一天,京东股价同样创下了历史新低,与破发只有一步之遥。

是京东变了,还是资本变了,数据已经给出了答案。在6月18日之前的一年里,京东市值蒸发了1500亿元,近乎腰斩,与此同时,自去年四季度至今,京东的收入增幅则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二季度42%的增速远低于去年四季度的57%。在没有实现强劲扭亏的情况下,支撑投资者信心的只能是成长性,然而在我看来,由于京东营收增长持续放缓的背后是其战略隐忧,轻言京东的前景如何光明可能是不符合事实的。

京东过去的持续亏损是必然的,这是京东的“格局”使然,未来也很难大幅扭转。二季报显示,京东的经营利润率约为1.1%,去年同期则为0.4%,虽然有所改善,但对于3C产品和家电的依赖决定了,京东的毛利率必然偏低,这将极大地限制京东的利润改善空间。在服饰等天猫占优的高毛利率产品品类上,京东并没有很大的改善。苏宁与天猫的结盟,直接击中了京东核心业务的要害,使京东在国内电商竞争格局中变得更为被动,一旦打起价格战,京东微弱的业绩改善和盈利预期就会化为泡影。

如果不出意外,京东的增长还会持续放缓,与此同步的是,京东的战略优势则在持续弱化。京东方面对于增长前景有清醒的认识,第三季度的预期收入同比增幅因此被调整为34%-38%,再下一个台阶。京东同样应该认识到的一个重要事实是,正品率高、物流快速、服务到位……以往这些可以贴在京东平台上的标签,为京东带来流量增长和用户粘性的特质,随着电商的发展,已经不成其为优势。竞争使得电商平台的服务质量整体在飞快进步,而京东并没有在这些方面拥有绝对占先的优势。

实际上,某些京东曾经引以为傲的战略,比如自建物流,甚至包括自营在内,毫不客气地说,正在成为京东的包袱。传统的商业思维认为,京东的出路在于做大,以规模经济实现盈利,然而京东模式如今却面临着“规模不经济”的窘境。以自建物流为例,如果放在10年之前,物流业还不怎么发达,京东自建物流是有必要的,但如今,社会化的物流已经完全饱和,京东自建物流能够创造的价值持续弱化,高成本劣势则在凸显。拿京东的自建物流和菜鸟物流比较,差距一目了然,后者作为社会化的物流平台,其效率、体验在持续提升,其合作、共享的模式也真正具有规模经济的效益,京东的自建物流显然不具有这种经济性。

持续的亏损和营收增长放缓都只是表象,传统的优势被弱化乃至颠覆,战略方向越来越模糊,这可能才是目前京东最大的问题所在。同样是自营为主,毛利率都不算高,但京东的战略方向远没有亚马逊那么清晰,这就是为什么在京东还在亏损、增长持续放缓的时候,亚马逊已经第5个季度实现盈利,并且二季度亚马逊的利润创下了历史新高。亚马逊的AWS云服务、智能硬件销售、Prime会员独辟蹊径,要么正在为其业绩提供强劲支撑,能够平衡自营电商低毛利率的弱点,要么在未来具有较大增长潜力,而这些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的战略性优势,主要是基于科技创新实力的,因此不可能被京东成功复制。

总之,战略失焦带来的隐忧,是京东必须面对的。自2015年以来,京东内部高层人事变动频繁,先后6人离职,企业高层对于企业战略方向的确认和执行尤其关键,频繁的高层人事变动是否反映了高层对企业战略的焦虑,变动之后是否给企业的战略执行造成了影响,以及最终如何调整在当下看来已经不合时宜的战略方向,这些都是值得刘强东深刻反思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