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前财长萨默斯的突然退选,无疑给耶伦的美联储主席之路,增加了一枚重磅砝码。
正是受此影响,近日美股迎来了新一轮拉涨行情。美国金融市场为何有此反应?这一是因为,萨默斯一直表态反对量化宽松,而这将会弱化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二是因为,与才华横溢但有些口无遮拦的萨默斯相比,耶伦的冷静性格、以及政策倾向的恒定,可以减少未来美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
可以确切地预测,如果耶伦成功掌舵美联储,那么,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伯南克既定的货币政策,不会发生大变——当前伯南克的政策路线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美国经济已然持续好转之下(与次贷危机爆发时相比),退出量化宽松这一方向不会改变,二是在美国恶性通胀尚未产生(高于2%)、非自愿性失业率仍未结构性扭转(低于6.5%),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彻底退出。
如此,可以简要地概括,如果耶伦成功接任美联储主席,美国货币政策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呈现“缓慢退出量化宽松”的态势。而这在对美国经济、以及美国金融市场起到阶段性维稳作用的同时,亦极有可能会延续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负面冲击。
回顾美联储自2008年以来的三轮量化宽松,尽管伯南克分别以“抑制危机”、“救助银行”和“增加就业”为名祭出,事实亦已取得不凡的成效。但是,客观而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相当一部分政策成本是由新兴市场国家承担的——这既表现在,美联储的量化宽松、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追随,直接降低了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的“含金量”(尤以我国为甚),因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是以发达国家国债形式持有为主,更表现在,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其超低利率的助推下,相当一部分涌进新兴市场国家以套取利差(因为新兴市场国家利率普遍较高),而这又导致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汇率的被动升值(兑美元)。与此同时,受汇率被动升值的影响,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出口亦会因此遭受损失。
以我国为例,在美联储持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压力下,人民币自2010年6月启动二次汇改之后,汇率升值幅度已高达10%,而同期我国的贸易顺差,则从2008年的2900亿美元,一路震荡下降至2012年的2311亿美元,降幅高达20%以上。
似此,如果耶伦成功接任美联储主席,在其极可能的“萧规曹随”货币政策主导下,新兴市场国家仍将承担相当一段时间的阵痛,这种阵痛包括汇率升值、贸易出口降低、以及潜在的输入性通胀等,直至美联储完全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当然,在已经承受长达四年之久的美联储量化宽松压力之下,耶伦的“萧规曹随”,推行伯南克“缓慢退出量化宽松”的既定路线,事实不仅可以起到对美国经济、以及金融市场阶段性的维稳作用,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亦可以由此避免因美联储仓促实施货币政策转向(紧缩),从而引发的货币急速贬值、以及外资大幅回撤等负面现象。
这就是事件的两面性,耶伦如果成功接过伯南克的美联储主席权杖,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其整体应是“忧大于喜”。如此,我们既希望,在耶伦成功接任后,能够追随伯南克“缓慢退出量化宽松”的既定路线,以避免对因急速转向而对新兴市场国家造成短期冲击波,但是,我们更希望,其能够主导美联储相对缩减退出量化宽松的时间、并在短期维稳之后能够结构性扭转依赖量化宽松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思维,以在中长期内,为全球(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一个更为稳定的货币环境。
本文发于《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