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国英:中信银行“背水一战”能否成功?

(2013-04-16 12:10:56)
标签:

财经

宁负一时骂名,也要背水一战,应该是朱小黄就职中信银行行长后的心态。

果不其然,在中信银行328日发布2012年年报后,因资产总额、尤其是净利润增幅的过于逊色,顿时迎来骂声一片,股价更是应声而跌,8个交易日跌幅达10%,朱小黄也应此被网民冠之为“史上最差行长”。

凭心而论,在暴利特征明显的我国银行业,中信银行2012年的业绩确实惨淡——仅一年时间,中信银行不仅资产总额从位居股份制银行榜眼落至最末位,而且其净利润增长亦近似于零,与同期招商、民生、兴业、浦发平均3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摩根大通据此下调中信银行评级为“减持”,亦属情理之中。

但是,事实而论,如果了解中信银行的业务结构、风险波动,并洞察我国银行业暴利背后的系统性风险,我们就会为中信银行发布的惨淡的2012年年报叫好,并为朱小黄背水一战的勇气鼓掌。

细究中信银行2012年年报,其之所以堪称惨淡,主要原因有三:其一,中信银行对资产扩张进行减速,而受“息差收入”的惯性使然,其利润水平必然受到连带性影响;其二,中信银行2012年计提128亿元贷款减值准备,而这占到中信银行拔备前利润的23.4%;其三,2012年中信银行加大网点铺设力度,新增机构网点112个,从而使业务及管理费增加23%

当然,2012年中信银行年报最令人指责处是,该年度不常贷款增速高达43.48%,但这其实与朱小黄无涉,朱小黄于20128月才上任中信银行行长,而不良贷款认定(逾期为贷款到期3个月不能归还,呆滞为贷款到期2年不能归还)的时间差说明,2012年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的陡增,相当部分并未当年所发放的贷款,而是对此前贷款风险的核实披露。

其实,朱小黄之所以宁负一时骂名,也要发布如此惨淡的年报,既是其性格使然,又与中信银行的业务结构、以及由此导致的较强风险波动有关。

在我国银行界,朱小黄素以强烈的风险意识而著称,其不仅于1995年编著了我国第一部金融风险管理专著《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更于2008年成为我国银行业第一位首席风险官(建设银行),而其于201011月出版的堪称专业财经畅销书的《远离冰山》,更是对商业银行创新与发展的原则和底线,作了深入浅出的系统剖析——时任中信集团总经理(现任董事长)的常振明专门作序,并不赏识之辞,“小黄同志这本书认真总结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归纳了经营管理银行的原则和标准,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对我国银行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而聚焦到中信银行的业务结构,我们则可感知,2012年中信银行惨淡的业绩年报,并非事出偶然,而朱小黄在过去半年中,对中信银行所开出病方亦可谓对症下药。与其他股份制银行相比,中信银行对批发银行业务依赖过大,其近5年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占比一直维持在11%14%2012年为17%)的过低水平,而同期招商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占比已近1/3。零售银行业务收入的占比过低,不仅使得中信银行“息差水平”整体偏低,更导致中信银行难以形成合理的风险分摊渠道。此外,与零售银行业务相比,批发银行业务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

盘点历年股份制银行的经营数据,并进行详细的参照对比,中信银行因过于依赖批发银行业务,从而受外部经济影响环境的波动特征可谓极其明显——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5年间(19972002年)中信银行的利润增幅仅为11.75%(年均增幅仅为2.25%),而同期除招商银行外,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的利润增幅均接近40%,民生银行的利润增幅更是高达743.44%。再如,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2008年中信银行净利润增幅立即从2007100%陡降到50%左右,继而2009年又降至8%,其波动落差远较其他股份制银行明显。

如此,中信银行2012年惨淡年报的发布,其实是对既往路径依赖的撕裂,对既往业务结构的反思、以及对既往风险波动的抑制。我们期待朱小黄的“背水一战”能够取得成功,我们更希望中信银行的变革能够为其他银行带来启示,对事实存在的不良贷款要坦诚面对,而不是遮掩拖延,对资产规模的急速扩张要及时踩刹车,而不是继续加油门,对业务结构的路径依赖要切实改变,而不是沉醉迷恋。

 

本文发于《华夏时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