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国英:A股市场需要“扒粪者”

(2012-12-21 12:51:41)
标签:

财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酒鬼酒陷入塑化剂风波引发白酒股暴跌之后,仅时隔20天,一份由神秘投资人“水晶皇”公布的茅台酒检测报告,再度引发白酒股集体下挫,茅台股票更是一度无奈停牌。

“水晶皇”究竟是何方神圣?——据《华夏时报》1112日报道,这是位自称姓李的股票玩家,其惯于通过吸引散户参与炒作股票、并在赢利后相互分成。

显然,果真如此,则“水晶皇”貌似有违规理财之嫌疑,而如与其茅台酒神秘送检人身份相结合,则更可推测其有恶意炒作做空之意图。如此,我们似乎应对其大加批判,因为在无数投资者因股价下跌而遭受亏损时,恶意做空者却可大获其利。

但是,如果我们跳出道德谴责的桎梏,而从市场的逻辑出发,那么,“水晶皇”此举不仅无可厚非,某种程度上,甚至值得为之叫好。

众所周之,自A股诞生20多年来,内幕交易、报表失真、审批腐败、信息不透明等乱象则一直挥之不去,尽管,监管层为此不间断地推出强化措施,但因行政监管本身的制度缺陷,其最终往往以时好时坏、再度轮回而收场。

基于此,A股显然需求更为强大的外部监管、以及更市场化的价格发现机制,就价格机发现制而言,尽管监管层近年来陆续推出了股指期货和转融通,客观上相对强化了A股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但是,在过于维稳的心态之下,转融通额度和标的股范围仍然过于受限,A股做空机制的价格发现功能并不充分。就外部监管而言,尽管,我们有必要承认,近年来,A股市场在独董制度相对完善、并逐步放开媒体监督之后,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透明度得到相应增强,但是,因缺乏真正市场化的第三方监管机构,A股市场整体的外部监管水平仍然偏低。

在外部监管和价格发现机制均相对缺失之下,A股“融资市”的本质属性必然难以根本改变,投资者的根本利益更是难以得到根本保护。而论及外部监管和价格发现机制,其实,此两者本身即为不可分割、且相互关联,欲真正彰显A股价格发现的功能,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做空机制,而完善做空机制,则离不开真正市场化的外部监管。反之,欲强化外部监管,则在道德推崇之外,显然更需要拓宽做空机制,给予所谓扒粪者“牟利”的空间。

纯粹的道德批判没有意义,亦不适合市场的逻辑。回到茅台酒塑化剂检测事件,我们会发现,在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等机构出具检测报告之后,真相离公众仍然相对遥远,茅台酒似乎亦可自证清白,但是,恰恰是有牟利嫌疑的“水晶皇”送检之后,却相对逼出了事实的真相,并让茅台董事长无奈感谢爆料人。

A股治理乱象仍然持续纷呈之下,我们不仅应鼓励更多的扒粪者,我们更应注重结果的正义、而不应苛求目的的无瑕。当然,为“牟利”扒粪者叫好,首先应确保其“牟利”方式建立在合规的基础上。

为“牟利”扒粪者叫好,只有市场上出现更多的“牟利”扒粪者,才能让更多上市公司的黑幕曝光在阳光下,让更多的投资者离真相更加接近,亦才能形成更为长效的、亦更加市场化的外部监管体系。

本文发于《新京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