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国英:铁道部:要融资,先内控

(2011-11-10 09:19:59)
标签:

财经

铁道部

铁路建设

融资

内控

运营效率

对于一家负债率高企、内控管理偏弱的公司,欲想再进行融资,不仅会遭人质疑、且很难会如愿。与之相比,当下铁道部的境况即与上述公司类似。

据《经济观察报》11月5日报道,急于“等米下锅”的铁道部,刚刚获得国开行1000亿元贷款,以及发改委核发的1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但是,对于资金缺口巨大的铁道部而言,区区2000亿元,显然仅能解短期之渴,而难解中长期之困——据统计,要恢复已经停工的1万公里和在建的13000公里铁路建设,起码还需要近万亿元资金的输入。

面对资产负债率已近60%高位、未来三年还本付息将高达7000亿元左右的铁道部,讨论救还是不救,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对于2008年启动的12万公里铁路大扩容规划,不可能中道崩殂从而造成大规模的铁路烂尾。此外,就铁路扩容、高铁上马战略本身而言,完全否定其对于拉动经济、节约能源、提高效益的中长期作用,显然也并不理性。

但是,如果因此对铁道部的巨额融资持续放行,则无论对于民众还是银行均难以承受。因为一来铁道部未来的投资回报堪忧,二来铁道部当下的内控管理仍然存在漏洞。就投资回报而言,铁道部2010年的利润仅为1500万元,其净利润率仅为十万分之二(可以忽略不计),当然,因其本身附有公益性质,对其利益率过于责备求全当然不妥。可是,如果不能尽快扭转其相对混乱的内控管理,则即使给予持续输血,亦很难保证其后期投资成效,更何况铁道部还存在着巨额还本付息的压力。

事实上,从今年初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下马引发的一系列贪腐案件,以及包括“7·23”甬温线动车事故在内的一系高铁事故,均透露出铁道部及其下属部门的内控管理存在很大问题。而这种内控管理的相对混乱,反应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不仅意味着规划设计的相对不合理、预算结算的相对不严谨,更意味着采购招标的相对混乱。而由此带来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建设成本高昂、运营效率低下、以及可能存疑的安全系数。

就采购招标的相对混乱而言,从传闻中众多国企贿赂分羹高铁项目、民企博宥集团充当高铁部分项目中介,再到当下仍然存在的5100矿泉水捆绑票价、高价铁路盒饭、车票黄牛的累禁不止,均会让人对铁道部的有效运营心存疑问,更让人对铁道部的再融资心生畏难情绪。

正因如此,今年以来,部分大型银行不仅取消了铁道部贷款利率优惠10%的政策,且在相关部委的协调压力下仍“口惠而实不至”,不予或相对减少铁路建设项目的贷款。即使在当下铁路建设停工、半停工、进展缓慢高达70%的紧迫状态下,亦仅有国开行政策性贷款1000亿元予以抒困,众多商业银行仍处于“按兵不动”状态。

除此之外,欲缓解铁道部资金困境,虽然还有发行债券和放开部分铁路控股权可行。但是,在铁道部内控管理弱化且铁路运营效率不高的情况下,发改委在审核铁路发债时亦会综合考虑风险,正因为此,即使在铁道路今年资金日竭之时,发改委至今仍仅批准铁道部发行合计1400亿元的铁路建设债券。而就地方政府(以及相关国资及民资)参与出资部分铁路控股权而言,估且不说需要一定时间的详细评估和报批,就铁道部相对混乱的内控管理而言,地方政府(以及相关国资及民资)亦很难有出资参与的积极性,更何况对于绝大多数地方政府而言,在当下债务平台收紧以及保障房建设资金缺口之下,地方财政本身亦无太多“余粮”。

根据财务报告显示,铁道部2010年总收入为6857.01亿元,虽然比2009年5521.77亿元增长了24.2%,比2008年5333.88亿元增长了28.5%,但与铁道部同期负债增长率高达45%—70%相比,显然其财务入不敷出态势仍在持续加剧。此外,虽然今年4月,铁路货物统一运价平均每吨公里由10.31分提高至10.51分,可以相应增加部分收入,但是因高铁上座率的偏低,今年8月铁道部不得不将部分高铁票价下降5%,此一项铁道部就将减少收入100亿元左右。

当然,不能因铁道部的负债率高企、运营效率低下,就因此对铁道部的资金困境置之不理、任由在建的铁路建设项目停工。但是,所有对铁道部的资金支持,均必须建立在铁路部自身内控管理有效扭转的基础上。因为只有扭转相对混乱的内控管理,铁道部的再融资才可能用在刀刃上,其未来的还本付息才存在可能性。

 

本文发于《国际金融报》,有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