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的围屋
标签:
旅游摄影杂谈 |
分类: 游中国 |
赣南现有客家围屋五百多座。龙南,因境内拥有众多客家围屋而闻名,被誉为“世界围屋之都”。龙南最负盛名的围屋,当数关西围屋,我已在以前的博文中,专门介绍过,本文将介绍另外的围屋。赣南的围屋,多为方形,有专家称之为”方形家族性集体住宅“,但我以为,还是”围屋“或”方形围屋“这个名称,更简洁和贴切。
1、燕翼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杨村镇,
始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竣工,历时27年。

2、杨村,位于龙南的南面,北距县城60公里,再向前开行几分钟,就到广东了。赣粤高速自龙南始,全为双向六车道。

3、杨村镇位于赣粤边,这里有不少名胜古迹。

4、杨村镇,江西最南端的村镇之一。

5、燕翼围入口处有牌楼一座,对联曰:“承先祖开创艰难燕翼贻谋昌百世,愿后人发扬光大凤毛济美振千秋”。体现了家族光前裕后的思想。

6、燕翼围,取山海经中"妥先荣昌,燕翼贻谋"中"燕翼"二字为围名,是深谋远虑、荣昌子孙之意

9、大门侧,还有这样一块牌子。

10、这就是围屋的创建人赖福之,他遵循"高筑墙、广积粮"的古训,萌生了筑建围屋防御的想法。工程浩繁、耗资巨大,历经三代、共费时27年,终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完工。

12、该楼共4层,每层有34个房间,房间内空长5m,宽2.87m,共136间房,建筑面积3741.12m2。各层均有外廊回环相通。卧室、仓库、过道、回廊、门窗、楼梯等统一且又多变,从而使燕翼围在打仗时能充当碉堡,放下土炮又成为宜居建筑。

13、大门口有一个老者在守望。围门设有外铁门,中闸门和内木门,只要围门一关,外人莫想进来。

14、围屋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建筑形式,体现了客家人“生存第一、生活第 二“的原则,现代村落没有这种要求,围屋这种建筑,自然也就不可能再延续下去了。

15、4楼的主要功能是防御,有58个枪眼,外形似窗,有通风、透光、监视、射击功能。

17、射击孔。

18、4层内景。

19、燕翼围,从建筑的角度看,有很多特点:(1) 砖木结构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2)

21、现在只有零星的几户人家住在这里。实际上,围屋的通风、朝向、私密性、活动空间都很差,已经没有年轻人住在里面了。

22、无人居住的房间。

23、燕翼楼四周,还有许多小的围屋,这里实际上是一个以燕翼楼为中心的围屋群。

24、这是一栋2层的小围屋。

25、四周一圈2层的方形房屋,中间有一栋共同使用的祭祀宗祠。

26、老奶奶还住在围屋里。

27、房屋靠得很近,小巷子干净整洁。

29、木构阳台。

30、乌石围,也在杨村镇,距燕翼围不远,因大门前卧有一块很大的乌石头,故围屋取名为乌石围。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2019年10月7日,乌石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1、这是乌石围的大门,大门两侧,还有两个小门。
32、这是小门之一。

33、另一个小门的门洞内,老人们坐在一起聊天。

34、乌石围占地约4500m2,围屋正面长约60m,深约70m,围墙高约8m,分2-3层楼。围屋正面左右建有高达15m的方形炮楼,炮楼的四面墙上分布许多枪眼和炮洞,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

35、乌石围前方后圆,内方外圆。与关西围屋一样,中间是几排长方形的房屋,正中间是家族的祠堂。

36、20世纪80年代,赖氏家族自发成立理事会,负责维护古村、修缮围屋。所以现在
41、这应当是当年留下的墨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