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半了,孩子还不知道5以内的加减法怎么办哪?
(2014-12-27 19:01:42)
标签:
笑眯眯vividsmile母亲的幸福陈微微 |
分类: 爱与学习 |
我最亲的一个大学老师,在微信朋友圈里呐喊:孩子还不会5以内的加减法怎么办啊?同龄的孩子都算到100啦!上小学会不会有困难呐?
我心里还真有个声音是暗爽,因为老师生孩子比我晚,所以在这个事儿上,我算师姐,然后又号称在家庭教育领域摸爬滚打了这么几年。我心里偷偷地对老师说:“哈!终于轮到我上场炫耀啦!”
当这个小声音高兴地被接纳后,现在我就决定不仅仅是为了我这位vip级别的老师,也为更多的伙伴们来分享一下在这个“学习”领域,我听到看到了什么……
曾经看了一本书,应该是叫做《德国的魔法课堂》?韩国人写的。其他的内容不记得了,记得里面提到德国小学教育中数学的教法。老师会让每个小朋友仔细探索一下,1+1到底等于多少?2x2等于多少……无论多简单的算数,老师都要让每个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出来自己的算法。直到大家都找到自己的算法之后,老师才开始讲解。你可以想像一下要找出算法来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吗?除了用手指头脚趾头以外,我们还能做什么?但小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训练中,真的是会“数学”,而不是背数学。因此德国的数学教育,刚开始看似缓慢,但是后劲真的很足,他们是真的有数学思维了。
在华德福小学教师培训的课堂上,把华德福引入中国的Ben爷爷问我们:5+5=?我们当然回答10啦!那本爷爷说,还可以等于多少呢?有人说55,有人说等于一双手,有人说……可怜的我们当然是在故作天真和卖萌,因为我们已经很深刻地知道了这事儿只有一个答案,就是10。接下来本爷爷说的一段话,我印象很深刻,15天的培训我就只记住了这个。
他说:“当我们的课堂上,只是去说‘对!’‘错’!而没有其他时,孩子有压力,有恐惧,因为害怕自己说出来的答案是错的。而且,只是分对错时,因为观点不同,还容易引发战争和冲突。而如果我们可以说:哎,当我听到这个答案时,我很好奇,你是怎么想的?对另外一个不同答案的孩子说:哎,你的答案跟他的不一样,我很好奇,你是怎么想的?“
“试想一下孩子们长大了,成为联合国的大使了。有一天开会争吵一个事情,这个国家的代表说:我认为应该要这样!另外一个大使受到对错分明的思维方式的影响,直接站起来就说:错!你的想法和做法是错的。设想如果有一个孩子是华德福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他的回应很可能是:哦?你的想法是这样,我们的想法不一样,我很好奇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大家都以这样的态度和方式来了解别人的想法和角度,那么世界上不就减少了很多战争和冲突了?”
我亲爱的老师,我把这两个收获放在一起,我是这样想的:
当你告诉我,小家伙问:5+8是等于7吗?因为孩子当算法是,右手五个手指头代表5,左手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来代表8,然后加在一起,就是7个手指头。
我心里想:哇,这不就是ben老师说的那种状态吗?我太好奇她是这样得来的了。如果再放到德国小学生的课堂上来看,孩子真是太棒了,可以这样去探索算数的方法。比起我们只是印刻5+8=13,死记硬背地成了条件反射了,孩子的探索比我们远多了!!我太为她开心了!
至于周围同龄的孩子都学到100以内的加减法了,我想分享我另外一个收获:
我的老师魏建惠和刘小兰老师是两位很有智慧很灵活的家庭教育老师和心理咨询师,他们的女儿原先上的东方红幼儿园不教知识,所以他们女儿到一年级时,除了会写自己的名字,以及数字从1写到8之外,什么也不懂。
他们上的又是广州最好的小学,名校。那里面的孩子,一年级就把三年级的东西都学完了。所以上一年级时,孩子回来做作业,1+1=?问爸爸。爸爸说:“你说呢?”孩子想了一会儿,写了个3。魏老师也不纠正不辅导,照签名。
第二天交上作业老师大吃一惊,因为这个名校从来就不会有一个学生不知道1+1等于多少。
孩子成长的后续,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总而言之父母的爱与智慧具足的家庭氛围,孩子的后劲儿是很足的,孩子到后来成为品学兼优甚至是很多方面都极为优秀的孩子,一点儿也不奇怪。
我不知道北京的教育环境如何,因为有一次看到一篇上海妈妈写的文章,确实也让我不敢小觑,大家生存的环境不一样,所以思维方式和育儿理念很不同,而且,无论哪一种育儿理念,最后也都会给孩子一份礼物的。
只是如果换作是我,我就会用如上几种我所印象深刻的方式来养育孩子,如果她迟早要迈上应试教育或者不启发教育的轨迹,我宁可让她天真烂漫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更长一些,以后再扼杀也不迟!
前一篇:心动的时刻-201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