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茭白与旱生蔬菜轮作

(2011-08-27 17:35:07)
标签:

杂谈

茭白与旱生蔬菜轮作

               江苏省无锡市蔬菜研究所   方家齐

    近年来,许多地方引种无锡的二熟茭白,一些地方在引种的头二、三年产量较高,上市早,四年以后产量下降,上市期推迟。据笔者在安徽、浙江和本省一些地方考察认为,其原因,一是选种存在问题,另一个是耕作制度问题。现就无锡市郊区水、旱生蔬菜轮作情况,评价如下。

一、         轮作制度的演变

从无锡地区有关茭白栽培的历史记载来看,农民一直重视轮作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前,茭白主要与稻、麦轮作,方法为:秋茭→夏茭--晚稻--小麦→晚稻--绿肥→夏茭(“→”表示年间衔接,“--”表示年内衔接)。这种轮作以4年为一个周期,其中1年半种茭白,2年半种稻、麦和绿肥,养地和用地结合。有的地方在茭白田中套种红菱,以充分利用土地和降低茭田水温,使秋茭早结茭。也有的地方还采用茭白与水稻套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逐渐出现茭白与旱作蔬菜轮作,主要是与芋头、毛豆等轮作。

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人口增加,需菜量增加、一部分粮田改为蔬菜地,为水生蔬菜与旱生蔬菜的轮作提供了客观条件。主要的轮作方式有:1、秋茭→夏茭慈姑→春毛豆秋菜(叶菜类)--冬菜(叶菜类)→秋茭→夏茭。2、秋茭→夏茭慈姑→冬瓜大白菜→春菜毛豆--秋甘蓝冬菜→秋茭→夏茭。3、秋茭→夏茭秋菜→茄果类大白菜→春菜毛豆--秋甘蓝冬菜→秋茭→夏茭。4、秋茭→夏茭大白菜→春菜茄果类秋菜→秋茭→夏茭。无论采用哪种轮作方式,要求做到一季秋茭和夏茭后能改种旱生蔬菜,其秋茭的面积每年不能超过可供轮作面积的三分之一。

在一些低洼地区,还有茭白与水芹等水生蔬菜轮作:1、秋茭→夏茭水芹→秋茭→夏茭。2、秋茭→夏茭水芹→慈姑→秋茭→夏茭。这两种轮作方式对土壤改良,虽然不及水旱轮作地区,但在一些常年淹水的低地,在不能与水稻轮作的情况下,仍比单纯的茭白连作效果好。

二、水旱轮作增产的原因:

一些引种地区对水旱蔬菜轮作的作用认识不足,往往采取茭白多年连作,有的地方甚至移栽一次采收几年。据调查,茭白连作两个周期以上,每个周期产量递减10-15%。水旱轮作增产的原因是:

1、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  据无锡市郊土壤普查办公室1985年的资料:长期种植(4年以上)茭白,慈姑的水田,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3.21%,全氮0.18%,全磷0.15%,速效磷38.7ppm,速效钾103ppm,缓效钾293ppm09厘米土层的容重为1.32/厘米3,总孔隙度为50.28%,出现青泥层和不透水、不透气的亚耕层。水田改为旱地4年后,有机质含量为2.96%,全氮0.17%,全磷0.15%,速效磷26.3ppm,速效钾93ppm,缓效钾304ppm,耕层孔隙度为53.2%。可见,后者的物理性状好于前者,有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尽管前者养分含量高,但难于释放,作物难于吸收利用。

2、减轻作物病害  茭白连作后,纹枯病和胡麻叶斑病明显上升。连作年限越长,病害越重。而水旱轮作后,发病减轻。冬瓜的炭疽病、茄果类的青枯病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加重,而前茬为水生蔬菜的地基本不发病。

3、能经济用肥  据北京市海淀区农科所测定,每生产1000公斤茭白所需养分:N3.92公斤,P2O54.87公斤,K2O6.89公斤。每生产1000公斤蕃茄需养分:N3.54公斤,P2O50.95公斤,K2O3.89公斤。可见茭白连作土壤中的磷、钾耗用量大,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与番茄轮作,则可充分利用地力。

4、减少田间杂草 1987年在市郊广益乡调查,连作4年的茭田,其稗草、莎草等每平方米为61株,水旱轮作田为14株。在本所的连作旱地中马唐、狗尾草等旱生杂草每平方米为127株,水旱轮作田仅26株。

三、水旱轮作要注意的问题

1、要保持水、旱蔬菜面积的合理比例  由于二熟茭白换茬的时间在夏茭采收结束后,这样,4月下旬到7月中旬是秋茭和夏茭共生期。如果每种植一个周期(一季秋茭和一季夏茭)茭白,轮种旱生蔬菜,那么,每年秋茭的面积最多只能占蔬菜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2、轮作地种植旱生蔬菜的关键措施  水生蔬菜田后茬地地温较低、水分含量多,土壤PH值偏低,整地时间较紧。在种植大白菜等秋菜时,病毒病少,但易发生根肿病。早期发苗慢。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的相应措施为:(1)整地时要做到深沟(45cm以上)窄畦(1.2m左右),每亩深施30-40公斤碳铵作底肥。(2)早追苗肥,一叶期追清水粪。(3)施用生石灰调高PH值到6.5以上,石灰采用穴施效果更好,但不能直接接触种子。(4)旱地秋茭选用晚熟品种,充分发挥水改旱地“发老苗”的优势。(5)茭白宜选用广80-2、小腊头等早熟夏茭,以争取在6月下旬腾茬。

3、种植慈姑的要抢季节移栽  据观察慈姑在江南地区一般在9月中下旬地下茎顶端开始膨大形成球茎。茭白后茬慈姑必须在 720日前移栽结束,以保证结姑前有50天以上的本田生长期,使其能积累较多的养分。为了争取早移栽,可用免耕法,即在7月中旬齐泥割去茭白残株,倒于田里。再放10厘米以上水层淹没3天,茭株全部死亡后,再按慈姑的行株距,直接栽插即可。一般每亩4000株为宜。

地址:广南路99

邮编:214026

电话:13861713975

 

                                                           

 

 

 


茭白与旱生蔬菜轮作

               江苏省无锡市蔬菜研究所   方家齐

    近年来,许多地方引种无锡的二熟茭白,一些地方在引种的头二、三年产量较高,上市早,四年以后产量下降,上市期推迟。据笔者在安徽、浙江和本省一些地方考察认为,其原因,一是选种存在问题,另一个是耕作制度问题。现就无锡市郊区水、旱生蔬菜轮作情况,评价如下。

一、         轮作制度的演变

从无锡地区有关茭白栽培的历史记载来看,农民一直重视轮作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前,茭白主要与稻、麦轮作,方法为:秋茭→夏茭--晚稻--小麦→晚稻--绿肥→夏茭(“→”表示年间衔接,“--”表示年内衔接)。这种轮作以4年为一个周期,其中1年半种茭白,2年半种稻、麦和绿肥,养地和用地结合。有的地方在茭白田中套种红菱,以充分利用土地和降低茭田水温,使秋茭早结茭。也有的地方还采用茭白与水稻套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逐渐出现茭白与旱作蔬菜轮作,主要是与芋头、毛豆等轮作。

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人口增加,需菜量增加、一部分粮田改为蔬菜地,为水生蔬菜与旱生蔬菜的轮作提供了客观条件。主要的轮作方式有:1、秋茭→夏茭慈姑→春毛豆秋菜(叶菜类)--冬菜(叶菜类)→秋茭→夏茭。2、秋茭→夏茭慈姑→冬瓜大白菜→春菜毛豆--秋甘蓝冬菜→秋茭→夏茭。3、秋茭→夏茭秋菜→茄果类大白菜→春菜毛豆--秋甘蓝冬菜→秋茭→夏茭。4、秋茭→夏茭大白菜→春菜茄果类秋菜→秋茭→夏茭。无论采用哪种轮作方式,要求做到一季秋茭和夏茭后能改种旱生蔬菜,其秋茭的面积每年不能超过可供轮作面积的三分之一。

在一些低洼地区,还有茭白与水芹等水生蔬菜轮作:1、秋茭→夏茭水芹→秋茭→夏茭。2、秋茭→夏茭水芹→慈姑→秋茭→夏茭。这两种轮作方式对土壤改良,虽然不及水旱轮作地区,但在一些常年淹水的低地,在不能与水稻轮作的情况下,仍比单纯的茭白连作效果好。

二、水旱轮作增产的原因:

一些引种地区对水旱蔬菜轮作的作用认识不足,往往采取茭白多年连作,有的地方甚至移栽一次采收几年。据调查,茭白连作两个周期以上,每个周期产量递减10-15%。水旱轮作增产的原因是:

1、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  据无锡市郊土壤普查办公室1985年的资料:长期种植(4年以上)茭白,慈姑的水田,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3.21%,全氮0.18%,全磷0.15%,速效磷38.7ppm,速效钾103ppm,缓效钾293ppm09厘米土层的容重为1.32/厘米3,总孔隙度为50.28%,出现青泥层和不透水、不透气的亚耕层。水田改为旱地4年后,有机质含量为2.96%,全氮0.17%,全磷0.15%,速效磷26.3ppm,速效钾93ppm,缓效钾304ppm,耕层孔隙度为53.2%。可见,后者的物理性状好于前者,有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尽管前者养分含量高,但难于释放,作物难于吸收利用。

2、减轻作物病害  茭白连作后,纹枯病和胡麻叶斑病明显上升。连作年限越长,病害越重。而水旱轮作后,发病减轻。冬瓜的炭疽病、茄果类的青枯病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加重,而前茬为水生蔬菜的地基本不发病。

3、能经济用肥  据北京市海淀区农科所测定,每生产1000公斤茭白所需养分:N3.92公斤,P2O54.87公斤,K2O6.89公斤。每生产1000公斤蕃茄需养分:N3.54公斤,P2O50.95公斤,K2O3.89公斤。可见茭白连作土壤中的磷、钾耗用量大,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与番茄轮作,则可充分利用地力。

4、减少田间杂草 1987年在市郊广益乡调查,连作4年的茭田,其稗草、莎草等每平方米为61株,水旱轮作田为14株。在本所的连作旱地中马唐、狗尾草等旱生杂草每平方米为127株,水旱轮作田仅26株。

三、水旱轮作要注意的问题

1、要保持水、旱蔬菜面积的合理比例  由于二熟茭白换茬的时间在夏茭采收结束后,这样,4月下旬到7月中旬是秋茭和夏茭共生期。如果每种植一个周期(一季秋茭和一季夏茭)茭白,轮种旱生蔬菜,那么,每年秋茭的面积最多只能占蔬菜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2、轮作地种植旱生蔬菜的关键措施  水生蔬菜田后茬地地温较低、水分含量多,土壤PH值偏低,整地时间较紧。在种植大白菜等秋菜时,病毒病少,但易发生根肿病。早期发苗慢。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的相应措施为:(1)整地时要做到深沟(45cm以上)窄畦(1.2m左右),每亩深施30-40公斤碳铵作底肥。(2)早追苗肥,一叶期追清水粪。(3)施用生石灰调高PH值到6.5以上,石灰采用穴施效果更好,但不能直接接触种子。(4)旱地秋茭选用晚熟品种,充分发挥水改旱地“发老苗”的优势。(5)茭白宜选用广80-2、小腊头等早熟夏茭,以争取在6月下旬腾茬。

3、种植慈姑的要抢季节移栽  据观察慈姑在江南地区一般在9月中下旬地下茎顶端开始膨大形成球茎。茭白后茬慈姑必须在720日前移栽结束,以保证结姑前有50天以上的本田生长期,使其能积累较多的养分。为了争取早移栽,可用免耕法,即在7月中旬齐泥割去茭白残株,倒于田里。再放10厘米以上水层淹没3天,茭株全部死亡后,再按慈姑的行株距,直接栽插即可。一般每亩4000株为宜。

地址:广南路99

邮编:214026

电话:13861713975

 

                                                           

 

 

 

茭白与旱生蔬菜轮作

               江苏省无锡市蔬菜研究所   方家齐

    近年来,许多地方引种无锡的二熟茭白,一些地方在引种的头二、三年产量较高,上市早,四年以后产量下降,上市期推迟。据笔者在安徽、浙江和本省一些地方考察认为,其原因,一是选种存在问题,另一个是耕作制度问题。现就无锡市郊区水、旱生蔬菜轮作情况,评价如下。

一、         轮作制度的演变

从无锡地区有关茭白栽培的历史记载来看,农民一直重视轮作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前,茭白主要与稻、麦轮作,方法为:秋茭→夏茭--晚稻--小麦→晚稻--绿肥→夏茭(“→”表示年间衔接,“--”表示年内衔接)。这种轮作以4年为一个周期,其中1年半种茭白,2年半种稻、麦和绿肥,养地和用地结合。有的地方在茭白田中套种红菱,以充分利用土地和降低茭田水温,使秋茭早结茭。也有的地方还采用茭白与水稻套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逐渐出现茭白与旱作蔬菜轮作,主要是与芋头、毛豆等轮作。

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人口增加,需菜量增加、一部分粮田改为蔬菜地,为水生蔬菜与旱生蔬菜的轮作提供了客观条件。主要的轮作方式有:1、秋茭→夏茭慈姑→春毛豆秋菜(叶菜类)--冬菜(叶菜类)→秋茭→夏茭。2、秋茭→夏茭慈姑→冬瓜大白菜→春菜毛豆--秋甘蓝冬菜→秋茭→夏茭。3、秋茭→夏茭秋菜→茄果类大白菜→春菜毛豆--秋甘蓝冬菜→秋茭→夏茭。4、秋茭→夏茭大白菜→春菜茄果类秋菜→秋茭→夏茭。无论采用哪种轮作方式,要求做到一季秋茭和夏茭后能改种旱生蔬菜,其秋茭的面积每年不能超过可供轮作面积的三分之一。

在一些低洼地区,还有茭白与水芹等水生蔬菜轮作:1、秋茭→夏茭水芹→秋茭→夏茭。2、秋茭→夏茭水芹→慈姑→秋茭→夏茭。这两种轮作方式对土壤改良,虽然不及水旱轮作地区,但在一些常年淹水的低地,在不能与水稻轮作的情况下,仍比单纯的茭白连作效果好。

二、水旱轮作增产的原因:

一些引种地区对水旱蔬菜轮作的作用认识不足,往往采取茭白多年连作,有的地方甚至移栽一次采收几年。据调查,茭白连作两个周期以上,每个周期产量递减10-15%。水旱轮作增产的原因是:

1、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  据无锡市郊土壤普查办公室1985年的资料:长期种植(4年以上)茭白,慈姑的水田,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3.21%,全氮0.18%,全磷0.15%,速效磷38.7ppm,速效钾103ppm,缓效钾293ppm09厘米土层的容重为1.32/厘米3,总孔隙度为50.28%,出现青泥层和不透水、不透气的亚耕层。水田改为旱地4年后,有机质含量为2.96%,全氮0.17%,全磷0.15%,速效磷26.3ppm,速效钾93ppm,缓效钾304ppm,耕层孔隙度为53.2%。可见,后者的物理性状好于前者,有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尽管前者养分含量高,但难于释放,作物难于吸收利用。

2、减轻作物病害  茭白连作后,纹枯病和胡麻叶斑病明显上升。连作年限越长,病害越重。而水旱轮作后,发病减轻。冬瓜的炭疽病、茄果类的青枯病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加重,而前茬为水生蔬菜的地基本不发病。

3、能经济用肥  据北京市海淀区农科所测定,每生产1000公斤茭白所需养分:N3.92公斤,P2O54.87公斤,K2O6.89公斤。每生产1000公斤蕃茄需养分:N3.54公斤,P2O50.95公斤,K2O3.89公斤。可见茭白连作土壤中的磷、钾耗用量大,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与番茄轮作,则可充分利用地力。

4、减少田间杂草 1987年在市郊广益乡调查,连作4年的茭田,其稗草、莎草等每平方米为61株,水旱轮作田为14株。在本所的连作旱地中马唐、狗尾草等旱生杂草每平方米为127株,水旱轮作田仅26株。

三、水旱轮作要注意的问题

1、要保持水、旱蔬菜面积的合理比例  由于二熟茭白换茬的时间在夏茭采收结束后,这样,4月下旬到7月中旬是秋茭和夏茭共生期。如果每种植一个周期(一季秋茭和一季夏茭)茭白,轮种旱生蔬菜,那么,每年秋茭的面积最多只能占蔬菜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2、轮作地种植旱生蔬菜的关键措施  水生蔬菜田后茬地地温较低、水分含量多,土壤PH值偏低,整地时间较紧。在种植大白菜等秋菜时,病毒病少,但易发生根肿病。早期发苗慢。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的相应措施为:(1)整地时要做到深沟(45cm以上)窄畦(1.2m左右),每亩深施30-40公斤碳铵作底肥。(2)早追苗肥,一叶期追清水粪。(3)施用生石灰调高PH值到6.5以上,石灰采用穴施效果更好,但不能直接接触种子。(4)旱地秋茭选用晚熟品种,充分发挥水改旱地“发老苗”的优势。(5)茭白宜选用广80-2、小腊头等早熟夏茭,以争取在6月下旬腾茬。

3、种植慈姑的要抢季节移栽  据观察慈姑在江南地区一般在9月中下旬地下茎顶端开始膨大形成球茎。茭白后茬慈姑必须在720日前移栽结束,以保证结姑前有50天以上的本田生长期,使其能积累较多的养分。为了争取早移栽,可用免耕法,即在7月中旬齐泥割去茭白残株,倒于田里。再放10厘米以上水层淹没3天,茭株全部死亡后,再按慈姑的行株距,直接栽插即可。一般每亩4000株为宜。

地址:广南路99

邮编:214026

电话:1386171397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水生蔬菜
后一篇:无锡茭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